綠色為新增 紅色為刪除
第十四條
原條文 95/05/05 修正版本
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治安機關得逕行強制出境,但其所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者,應先經司法機關之同意:
一、未經許可入境者。
二、經許可入境,已逾停留期限者。
三、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者。
四、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為者。
五、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者。
前項香港或澳門居民,於強制出境前,得暫予收容,並得令其從事勞務。
前二項規定,於本條例施行前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適用之。
第一項之強制出境處理辦法及第二項收容處所之設置及管理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
104/06/02 修正版本
說明
一、內政部移民署為香港或澳門居民強制出境、收容之執行機關,為資明確,爰將原條文之「治安機關」修正為「內政部移民署」;又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有本項各款所列情形之一者,除由內政部移民署逕行強制出境外,該署亦得撤銷、廢止其停留、居留許可,限令於十日內自行出境,若逾限令期限仍未出境,該署仍得強制其出境,爰修正原條文第一項相關文字。另原條文第一項第三款至第五款,均為撤銷或廢止停留、居留、定居許可之事由,爰將其整併為第二款後段。
二、原條文第一項但書規定,對於所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內政部移民署於將其強制出境前,應先經司法機關同意,係為避免司法機關對該等香港或澳門居民之國家司法權,因遭強制出境而無法行使。惟考量內政部移民署已與司法機關就是類案件建立通知及聯繫處理機制,不致發生國家司法權無法行使之情形,爰將其修正為內政部移民署於知悉香港或澳門居民涉有刑事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者,於強制出境十日前,應通知司法機關,並移列為第二項;前開香港或澳門居民除經依法羈押、拘提、管收或限制出境者外,內政部移民署得執行強制出境或限令出境。
三、為符合司法院釋字第七一0號解釋之意旨,增訂第三項規定,賦予香港或澳門居民強制出境前陳述意見之機會,俾符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及維護其自由遷徙權利。另考量對已取得居留或定居許可之香港或澳門居民撤銷、廢止其居留或定居許可,執行強制出境處分時,應有更嚴格之程序保障,爰於同項定明強制原已取得居留或定居許可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出境前,應召開審查會,及得不經審查會審查之情形;其中第二款「依其他法律規定限令出境」,得不經審查會審查,逕予強制出境,係因依其他法律規定限令香港或澳門居民出境者,自須踐行該法律所定之相關程序,故無庸依本項規定召開審查會。
四、為明確強制出境及收容之規範,爰將原條文第二項有關暫予收容規定,移列第十四條之一;另配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已刪除得命受收容之外國人從事勞務之規定,刪除後段得令受收容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從事勞務之規定。
五、原條文第三項之規定酌作文字修正,移列至第十四條之一第十項;原條文第四項有關強制出境之處理辦法,酌作文字修正後,仍列於同條項。另有關收容處所之設置及管理辦法,修正後移列第十四條之一第九項。
六、第五項定明審查會之組成,引入外部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參與,使審查會之進行更具中立客觀,並回應司法院釋字第七一0號解釋揭櫫之正當法律程序要求。
第十四條之一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104/06/02 修正版本
前條第一項受強制出境處分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且非予收容顯難強制出境,內政部移民署得暫予收容,期間自暫予收容時起最長不得逾十五日,且應於暫予收容處分作成前,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機會:
一、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二、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境之虞。
三、於境外遭通緝。
暫予收容期間屆滿前,內政部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續予收容之期間,自暫予收容期間屆滿時起,最長不得逾四十五日。
續予收容期間屆滿前,有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內政部移民署認有延長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延長收容。延長收容之期間,自續予收容期間屆滿時起,最長不得逾四十日。
受收容人有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收容原因消滅,或無收容之必要,內政部移民署得依職權,視其情形分別為廢止暫予收容處分、停止收容,或為收容替代處分後,釋放受收容人。如於法院裁定准予續予收容或延長收容後,內政部移民署停止收容時,應即時通知原裁定法院。
受收容人涉及刑事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者,內政部移民署於知悉後執行強制出境十日前,應通知司法機關;如經司法機關認為有羈押或限制出境之必要,而移由其處理者,不得執行強制出境。
本條例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已經收容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其於修正施行時收容期間未逾十五日者,內政部移民署應告知其得提出收容異議,十五日期間屆滿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應於期間屆滿前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續予收容;已逾十五日至六十日或逾六十日者,內政部移民署如認有續予收容或延長收容之必要,並應附具理由,於修正施行當日,向法院聲請續予收容或延長收容。
同一事件之收容期間應合併計算,且最長不得逾一百日;本條例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後收容之期間合併計算,最長不得逾一百日。
受收容人之收容替代處分、得不暫予收容之事由、異議程序、法定障礙事由、暫予收容處分、收容替代處分與強制出境處分之作成方式、廢(停)止收容之程序、再暫予收容之規定、遠距審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準用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第三十八條之一至第三十八條之三、第三十八條之六、第三十八條之七第二項、第三十八條之八第一項及第三十八條之九規定辦理。
有關收容處理方式、程序、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定之。
前條及前九項規定,於本條例施行前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適用之。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符合司法院釋字第七一0號解釋意旨,第一項規定暫予收容以非予收容顯難強制出境為要件,並定明得暫予收容之事由。另考量內政部移民署執行強制出境程序所需時間,及行政機關限制人身自由時間不宜過長,爰規定暫予收容期間自暫予收容時起,最長不得逾十五日,且應於暫予收容處分作成前,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三、依司法院釋字第七0八號、第七一0號解釋,暫予收容期間屆滿前,未能遣送出境者,收容機關應將受收容人移送法院聲請裁定收容,始能續予收容,爰於第二項及第三項分別規定續予收容及延長收容之要件、程序、收容期間。
四、收容係為確保將香港或澳門居民強制出境之保全手段,如有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收容原因消滅或經認定無收容之必要時,內政部移民署得依職權廢止暫予收容處分、停止收容或為收容替代處分後,釋放受收容人;如為法院裁定續予收容、延長收容者,內政部移民署並應即時通知原裁定法院,爰為第四項規定。
五、受收容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如另涉及刑事案件,內政部移民署於執行強制出境十日前,應先通知司法機關,以加強與司法機關間之橫向聯繫,如經司法機關認有羈押或限制出境之必要,則應移由司法機關處理,而不得執行強制出境,以利國家司法權之行使,爰為第五項規定。
六、本條例本次修正施行前,已經內政部移民署收容之香港或澳門居民,於修正條文施行時,如仍受收容,應即適用新法相關規定,為利新舊法規之銜接適用,爰為第六項規定,定明如收容期間未逾十五日者,內政部移民署應告知受收容人得提出收容異議,十五日期間屆滿,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並應於期間屆滿前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續予收容;如收容期間已逾十五日,但未逾六十日者,該署仍認有收容之必要,應附具理由,於修正施行當日向法院聲請續予收容;如收容期間已逾六十日者,該署認有延長收容之必要,亦應附具理由,於修正施行當日向法院聲請延長收容。
七、為保障受收容之香港或澳門居民人身自由,並符司法院釋字第七一0號解釋收容期間應明確之要求,爰於第七項規定,同一事件之收容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不得逾一百日。故受收容人如先經停止收容後,再因同一事件而遭收容者,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不得逾一百日;至本條例本次修正施行前後,基於同一事件之收容日數,亦應合併計算,以貫徹本次修正意旨。
八、本條例就香港或澳門居民收容程序,僅作原則性規範,細節性及執行面規範則準用入出國及移民法有關外國人收容相關規定,爰於第八項規定準用該法之事項及條次,以利實務執行。
九、為使香港或澳門地區人民強制出境及收容之規定明確區分,將原條文第十四條第四項有關收容處所之設置及管理辦法,移列為第九項,並定明授權項目及授權由內政部定之。
十、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已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亦有本次修正條文之適用,爰將原條文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酌作文字修正後,移列為第十項。
第十四條之二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104/06/02 修正版本
香港或澳門居民逾期居留未滿三十日,原申請居留原因仍繼續存在者,經依第四十七條之一規定處罰後,得向內政部移民署重新申請居留;其申請定居者,核算在臺灣地區居留期間,應扣除一年。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進入臺灣地區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如偶因疏忽未依期限辦理延期致逾期居留,且其原申請居留原因仍繼續存在時,依原條文規定,須強制出境後,再申請入境,徒增當事人及行政之成本,未符簡政原則,爰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三十一條第三項規定,增訂本條。
第四十七條之一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104/06/02 修正版本
香港或澳門居民逾期停留或居留者,由內政部移民署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
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衡平香港或澳門居民與外國人在臺相關管理制度,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八十五條第四款規定,增訂香港或澳門居民在臺逾期停留或居留者,由內政部移民署課處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