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為新增 紅色為刪除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稅分為地價稅、田賦及土地增值稅。
說明
規定士地稅種類。
第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稅之主管機關:中央為財政部;省(市)為財政廳(局);縣(市)為稅捐稽徵機關。
田賦實物經收機關為省(市)糧政主管機關。
說明
明定土地稅主管權責,以利執行。
第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地價稅或田賦之納稅義務人如左:
一、土地所有權人。
二、設有典權土地,為典權人。
三、承領土地,為承領人。
四、承墾土地,為耕作權人。
前項第一款土地所有權屬於公有或公同共有者,以管理機關或管理人為納稅義務人。其為分別共有者,地價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份為納稅義務人;田賦以共有人所推舉之代表人為納稅義務人,未推舉代表人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份為納稅義務人。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十四條及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九條規定明定地價稅及田賦之納稅義務人。
第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主管稽徵機關得指定土地使用人負責代繳其使用部分之地價稅或田賦:
一、納稅義務人行蹤不明者。
二、權屬不明者。
三、無人管理者。
四、土地所有權人申請由占有人代繳者。
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直轄市、縣(市)內有兩筆以上土地,為不同之使用人所使用時,如土地所有權人之地價稅係按累進稅率計算,各土地使用人應就所使用土地之地價比例負代繳地價稅之義務。
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代繳義務人代繳之地價稅或田賦,得抵付使用期間應付之地租或向納稅義務人求償。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五條及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十條規定,明定地價稅及田賦之代繳義務人,以利稽徵。
第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增值稅之納稅義務人如左:
一、土地為有償移轉者,為原所有權人。
二、土地為無償移轉者,為取得所有權之人。
三、土地設定典權者,為出典人。
前項所稱有償移轉,指買賣、交換、政府照價收買或徵收等方式之移轉。所稱無償移轉,指遺贈及贈與等方式之移轉。
說明
參照現行土地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歸納分為有償移轉,無償移轉,及設定典權三類,俾能對各種移轉方式,均能適用,以免因採列舉方式,而有難於適用之情形發生,至通常何者為有償移轉,何者為無償移轉,則另立第二項以為例示。
第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為發展經濟,促進土地利用,增進社會福利,對於國防、政府機關、公共設施、研究機構、教育、交通、水利、給水、礦業、鹽業、墾荒、宗教、醫療、公私墓、慈善事業等所用之土地及農地改良提高等則者,得予適當之減免;其減免標準及程序,由行政院定之。
說明
根據土地法施行法第四十六條及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土地稅之減免,授權行政院就減免標準及程序訂定規則實施。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公有土地,指國有、省(市)有、縣(市)有及鄉、鎮(市)有之土地。
說明
本法第二十條規定:公有土地統按其申報地價千分之十五計徵地價稅,不適用累進課徵之規定,故對何謂公有土地,必須加以明確規定,以利執行。
第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都市土地,指依法發布都市計畫範圍內之全部土地。所稱非都市土地,指都市土地範圍外各地類、地目之土地。
說明
1.關於都市土地之範圍,依照民國四十三年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三條規定,僅指「都市計劃實施範圍內全部土地」而言,嗣為擴大都市平均地權之實際範圍,乃於民國五十三年修正條例時,將都市土地之定義予以擴張為第三條之規定。
2.茲平均地權既經決定全面實施,不再以都市土地為限,故將都市土地規定如上。
第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自用住宅用地,指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且無出租或供營業用之住宅用地。
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之受扶養親屬,適用本法關於自用住宅用地之規定,以一處為限。
說明
一、自用住宅用地,為人民基本生活所必需,依理應自遷入自用住宅時起,即能享受優惠稅率,現行規定以土地所有權人居住該地辦竣戶籍登記滿一年以上者,始能符合其要件,則遷入自用住宅之第一年,即不能享受此項優惠,殊不合理。
二、土地所有權人之配偶及未成年受扶養親屬依理僅應有一處自用住宅,故明文限制,以期公平,并防止取巧。
第十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農業用地,指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及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房舍、曬場、農路、灌溉、排水及其他農用之土地。所稱工業用地,指依法核定之工業區土地及政府核准工業或工廠使用之土地。
說明
參照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九款,及平均地權條例第三條規定擬訂。
第十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空地,指已完成道路、排水及電力設施,於有自來水地區並已完成自來水系統,而仍未依法建築使用;或雖建築使用,而其建築改良物價值不及所占基地申報地價百分之十,且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認定應予增建、改建或重建之私有建築用地。
說明
參照平均地權條例第九款規定擬訂。
第十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所稱公告現值,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公告之土地現值。
說明
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漲價總數額,本法已改按土地公告現值為計算基礎,故對何謂公告現值必須加以規定以利執行。
第十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課徵田賦之用辭定義如左:
一、地目:指各省(市)、縣(市)地籍冊所載之土地使用類別。
二、等則:指按各種地目土地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高低所區分之賦率等級。
三、賦元:指按各種地目等則土地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釐定全年賦額之單位。
四、賦額:指依每種地目等則之土地面積,乘各該地目等則單位面積釐定之賦元所得每筆土地全年賦元之積。
五、實物:指各地區徵收之稻穀、小麥或就其折徵之他種農作產物。
六、代金:指按應徵實物折徵之現金。
七、夾雜物:指實物中含帶之沙、泥、土、石、稗子等雜物。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四條擬訂。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十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已規定地價之土地,除依第二十二條規定課徵田賦者外,應課徵地價稅。
說明
為全面實施平均地權,今後對都市外已改依建地使用之土地,均應分別規定地價,改課地價說及增值稅,故本條規定,凡已規定地價者,應課徵地價稅。
第十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地價稅按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每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之地價總額計徵之。
前項所稱地價總額,指每一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定程序辦理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經核列歸戶冊之地價總額。
說明
按縣市歸戶地價總額徵稅,為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一條第十八條所規定,在土地總歸戶完成前,仍須維持。
第十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地價稅基本稅率為千分之十五。土地所有權人之地價總額未超過土地所在地直轄市及縣(市)累進起點地價時,其地價稅按基本稅率課徵;超過累進起點地價時,依左列規定累進課稅:
一、超過累進起點地價未達百分之五百者,其超過部份加徵千分之五。
二、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在百分之五百以上者,除按前款規定徵收外,就其超過百分之五百部分,以每超過百分之五百為一級距,每一級距內各就其超過部分,逐級加徵千分之十,以加至最高稅率千分之七十為止。
前項所稱累進起點地價,以各該直轄市及縣(市)土地七公畝之平均地價為準。但不包括工廠用地、農業用地及免稅土地在內。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條文擬訂。
第十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合於左列規定之自用住宅用地,其地價稅按千分之五計徵:
一、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三公畝部分。
二、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七公畝部分。
政府興建之國民住宅,自動工興建或取得所有權之日起,其用地之地價稅適用前項稅率計徵。
說明
自用住宅用地之稅率擬降低為千分之五,以減輕其稅負,又其土地在都市內者,仍維持三公畝之限制,但自用住宅在都市外者,將面積放寬為七公畝,俾鼓勵都市人口之疏散。為配合政府興建國民住宅之政策擬訂定第二項規定。
第十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工業用地,統按千分之十五計徵地價稅。但未按核定規劃使用者不適用之。
在依法劃定之工業區或工業用地公告前,已在非工業區或工業用地設立之工廠,經政府核准有案者,其直接供工廠使用之土地,準用前項規定。
說明
對依法核定為工業區或工業用地範圍內之土地,依法既不得作工業以外之用途,宜一律按千分之十五徵稅,不必再問是否「直接供工廠使用」。至原已在非工業區設立之工廠,給予同等優惠,原在遷就現實,則其適用優惠稅率之範圍,仍宜有所限制,以示不同待遇,并促使逐漸移入工業用地。
第十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在保留期間仍為建築使用者,除自用住宅用地依第十七條之規定外,統按千分之十計徵地價稅;其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免徵地價稅。
說明
公共設施保留地因使用受限制,故參照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三條地價稅率徵收,其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則免徵地價稅。
第二十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公有土地統按千分之十五計徵地價稅。但公有土地供公共使用者,免徵地價稅。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二條條文擬訂。
第二十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凡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核定應徵空地稅之土地,按該宗土地應納地價稅基本稅額加徵二至五倍之空地稅。
說明
參照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四條現行規定,明定空地稅之課徵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核定。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二十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左列土地,在作農業用地使用期間徵收田賦:
一、都市土地依都市計畫編為農業區及保護區,限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二、都市土地在公共設施尚未完竣前,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三、都市土地依法限制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四、都市土地依法不能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五、都市土地依都市計畫編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仍作農業使用者。
六、非都市土地限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七、非都市土地未規定地價者。
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以自耕農地及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出租之耕地為限。
公有土地供公共使用及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在保留期間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免徵田賦。
說明
依照全面實施平均地權政策,今後非都市土地將分期分區規定地價。但為免增加農民負擔,故作首兩款之規定。其他經規定地價之都市土地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則參照現行實施那市平均地權條例草案第二十條及第二十一條規定訂定。
第二十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田賦徵收實物,就各地方生產稻穀或小麥徵收之。不產稻穀或小麥之土地及有特殊情形地方,得按應徵實物折徵當地生產雜糧或折徵代金。
實物計算一律使用公制衡器,以公斤為單位,公兩以下四捨五入。代金以元為單位。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五條及第八條條文擬訂。
第二十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田賦徵收實物,依左列標準計徵之:
一、徵收稻穀區域之土地,每賦元徵收稻穀二十七公斤。
二、徵收小麥區域之土地,每賦元徵收小麥二十五公斤。
前項標準,得由行政院視各地土地稅捐負擔情形酌予減低。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六條條文擬訂。
第二十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實物驗收,以新穀同一種類、質色未變及未受蟲害者為限;其所含沙、石、泥、土、稗子等類雜物及水分標準如左:
一、稻穀:夾雜物不得超過千分之五,水份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三,重量一公石在五十三公斤二公兩以上者。
二、小麥:夾雜物不得超過千分之四,水分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三,重量一公石在七十四公斤以上者。
因災害或特殊情形,難達前項實物驗收標準時,得由省(市)政府視實際情形,酌予降低。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四條及第十七條條文擬訂。
第二十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徵收實物地方,得視當地糧食生產情形,辦理隨賦徵購實物;其標準由行政院核定之。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七條條文擬訂。
第二十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徵收田賦土地,因交通、水利、土壤及水土保持等因素改變或自然變遷,致其收益有增減時,應辦理地目等則調整;其辦法由中央地政主管機關定之。
說明
為期稅負公平起見,增訂土地因交通、水利、土壤及水土保持等因素改變,應調整土地等則,並重新查定賦額之規定。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二十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於土地所有權移轉時,應按其土地漲價總數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各級政府出售之公有土地及因繼承而移轉之土地,不徵土地增值稅。
說明
配合全面實施平均地權政策,凡已規定地價之土地,除屬政府出售之公有土地及因繼承而移轉者外,均應課徵土地增值稅。
第二十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已規定地價之土地,設定典權時,出典人應依本法規定預繳土地增值稅,但出典人回贖時,原繳之土地增值稅,應無息退還。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三十八條條文擬訂。
第三十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漲價總數額之計算,以納稅義務人及權利人申報移轉或申報設定典權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為計算基礎。但申報之土地實際移轉現值超過公告現值者,應以自行申報之移轉現值為計算基礎。
依平均地權條例規定,經縣(市)政府核定照價收買之土地,以政府收買價額為計算基礎;經法院拍賣之土地,其土地漲價總數額之計算,以拍定之價額為計算基礎。
說明
為消除困擾與流弊,明定以公告現值為計算增值總數額之基礎,但自願按較高之實際移轉價計算者,仍從其申報。
第三十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在計算土地漲價總數額時,應自前條規定之計算基礎中,減除左列各項後之餘額為漲價總數額:
一、規定地價後,未經過移轉之土地,其原規定地價。規定地價後,曾經移轉之土地,其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
二、土地所有權人為改良土地已支付之全部費用,包括已繳納之工程受益費及土地重劃費用。
前項第一款所稱之原規定地價,依平均地權條例之規定;所稱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於因繼承取得之土地再行移轉者,係指繼承開始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
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土地移轉繳納土地增值稅時,在其持有土地期間內,因重新規定地價增繳之地價稅,就其移轉土地部分,准予抵繳其應納之土地增值稅。但准予抵繳之總額,以不超過土地移轉時應繳增值稅總額百分之五為限。
前項增繳之地價稅抵繳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說明
一、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條文,及平均地權條例第三十六條擬訂。
二、規定所稱「原規定地價」依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之規定。
三、依第二十七條但書規定,因繼承而移轉之土地,不徵土地增值稅,其於繼承時,即不須申報現值;惟該土地再行移轉時,應以繼承開始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計算土地增值說,爰於第二項後段予以明定。
第三十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前條之原規定地價及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遇一般物價有變動時,應按政府發布之物價指數調整後,再計算其土地漲價總數額。
說明
參照平均地權條例第三十九條條文擬訂。
第三十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增值稅之稅率,依左列之規定:
一、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未達百分之一百者,就其漲價總數額徵收增值稅百分之四十。
二、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在百分之一百以上未達百分之二百者,除按前款規定辦理外,其超過部分徵收增值稅百分之五十。
三、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在百分之二百以上者,除按前二款規定分別辦理外,其超過部分徵收增值稅百分之六十。
說明
現行稅率結構,對稅負分配、土地利用及漲價歸公政策之執行,均有不利之影響,爰參照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條條文擬訂。
第三十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之面積,都市土地未超過三公畝或非都市土地未超過七公畝者,其土地增值稅統按土地漲價總數額百分之十徵收之;超過三公畝或七公畝者,其超過部分之土地漲價數額依前條之稅率徵收之。
土地所有權人,依前項稅率繳納土地增值稅者,以一次為限。
說明
一、對於出售自用住宅用地之土地增值稅,除仍維現制按百分之十優惠稅率徵收外,並鼓勵都市人口往都市外疏散,放寬對非都市土地面積之限制。
二、為防止以輾轉出售自用住宅之方式逃避累進之土地增值稅,於第二項規定土地所有權人適用優惠稅率,每人以一次為限。
第三十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所有權人於出售土地或土地被徵收後,自完成移轉登記或領取補償地價之日起,二年內重購土地合於左列規定之一,其新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土地地價或補償地價,扣除繳納土地增值稅後之餘額者,得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數額:
一、自用住宅用地出售或被徵收後,另行購買未超過三公畝之都市土地或未超過七公畝之非都市土地仍作自用住宅用地者。
二、自營工廠用地依事業主管機關核准遷移計畫出售或被徵收後,另於其他都市計畫工業區域或政府編定之工業用地區域內購地建廠,基地面積未超過原有面積百分之三百者。
三、自耕之農業用地出售或被徵收後另行購買仍供自耕之農業用地者。
前項第二款規定,於優先發展區內,違反土地分區使用之工廠,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限期遷移而未於限期內遷移者,不適用之。
說明
一、我國社會逐漸趨向工業化,居住所移動,事所必須,原則上如以出售原在甲地之住宅用地價款,另於乙地新購住宅用地,宜准就已繳增值稅退還;原住宅用地面積不宜有限制,美國稅法即係如此規定,但對新階自用住宅用地之面積,則宜予以適度限制。
二、自用住宅用地在都市外者,宜較放寬面積限制,以鼓勵都市人口疏散。
三、配合發展農業政策,比照前兩款原則,以促進自耕農之發展。
第三十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前條第一項所稱原出售土地地價,以該次移轉計徵土地增值稅之地價為準。所稱新購土地地價,以該次移轉計徵土地增值稅之地價為準;該次移轉課徵契稅之土地,以該次移轉計徵契稅之地價為準。
說明
增訂所稱出售土地地價及新購土地地價為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地價,以資配合。
第三十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所有權人因重購土地退還土地增值稅者,其重購之土地,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五年內再行移轉時,除就該次移轉之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外,並應追繳原退還稅款;重購之土地,改作其他用途者亦同。
說明
為避免當事人於退稅後即將另購之土地出售,或轉作其他用途,以逃漏增值稅,並從事土地投機起見,故訂本項限制條文。
第三十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購買荒地或空地,未經改良利用或建築使用即予出售者,就其應納土地增值稅額加徵百分之十。
私有荒地或空地,於本法施行後,經改良、利用或建築使用而移轉所有權者,就其應納土地增值稅額減徵百分之二十。
前項改良、利用或建築使用,應以經主管機關登記有案者為限。
說明
一、為抑制土地投機,故加重對買賣空地或荒地者之稅負。
二、為促進土地之有效利用,故減輕對開發空地或荒地者之稅負。
第三十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被徵收之土地,其土地增值稅一律減徵百分之四十。但在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六日都市計畫法修正公布前經編定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並已規定地價,且在該次都市計畫法修正公布後未曾移轉者,其土地增值稅減徵百分之七十。
經重劃之土地,於重劃後第一次移轉時,其土地增值稅減徵百分之二十。
同一農產專業區內,交換自耕農業用地,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證明者,免徵土地增值稅。
說明
政府徵收土地,雖已參照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地段之公告現值補償,唯究屬強制性之移轉,為減少政府與人民間土地徵購之紛爭,爰訂定減徵土地增值稅之優惠辦法。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四十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地價稅由直轄市及縣(市)主管稽徵機關按照地政機關編送之地價歸戶冊及地籍異動通知資料核定,每年徵收一次,必要時得分二期徵收;其開徵日期,由省(市)政府定之。
說明
參照現行土地法第一百六十七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依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規定,得適用特別稅率之自用住宅用地及工業用地,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六月底前或十二月底前申請,其於自用住宅用地或工業用地原因、事實發生時當期內申請者,均自該期起適用特別稅率;逾期申請者,自申請當期開始適用。前已核定而用途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請。
適用特別稅率之原因、事實消滅時,應即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六十三條條文擬訂,並明定申請期間為每年六月底及十二月底前。
第四十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主管稽徵機關應於每年六月十日及十二月十日前,將本法有關自用住宅用地、工業用地適用特別稅率課徵地價稅之規定,及申請減免應行申報事項,與應檢附之證明文件、項目等公告週知。
說明
規定稽徵機關應於每年六月十日及十二月十日前提示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及工業用地特別稅率之規定及申請程序。
第四十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主管稽徵機關於查定納稅義務人每期應納地價稅額後,應填發地價稅稅單,分送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並將繳納期限、罰則、收款公庫名稱地點、稅額計算方法等公告週知。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臺灣省施行細則第九十條(臺北市施行細則第八十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地價稅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應於收到地價稅稅單後三十日內,向指定公庫繳納。
說明
現制地價稅之繳納期限為一個月,茲配合本法第四十條,四十三條明定地價稅之繳納期限。
第四十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田賦由直轄市及縣(市)主管稽徵機關依每一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按段歸戶後之賦額核定,每年以分上下二期徵收為原則,於農作物收穫後一個月內開徵,每期應徵成數,得按每期實物收穫量之比例,就賦額劃分計徵之。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十二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主管稽徵機關應於每期田賦開徵前十日,將開徵日期、繳納處所及繳納須知等事項公告週知,並填發繳納通知單,分送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持憑繳納。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十三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田賦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於收到田賦繳納通知單後,徵收實物者,應於三十日內向指定地點繳納;折徵代金者,應於三十日內向公庫繳納。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十二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田賦徵收實物之土地,因受環境或自然限制變更使用,申請改徵實物代金者,納稅義務人應於當地徵收實物之農作物普遍播種後三十日內,向鄉(鎮)(市)(區)公所申報。
申報折徵代金案件,鄉(鎮)(市)(區)公所應派員實地調查屬實後,列冊送由主管稽徵機關會同當地糧食機關派員勘查核定。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臺灣省實施辦法第七條及第九條條文擬訂。
第四十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於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時,權利人及義務人應於訂定契約之日起三十日內,檢同契約及有關證明文件,共同向主管地政機關申請土地所有權變更或設定典權登記。主管地政機關應於收到申請書後五日內,註明該土地之公告現值及審核結果,移送主管稽徵機關。主管稽徵機關於收件之日起十日內,核定應納土地增值稅額,並填發稅單,送達納稅義務人。
說明
土地增值稅原則上改按公告現值核稅,故無審核現值程序之必要。
第五十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收到土地增值稅繳納通知書後,應於三十日內向公庫繳納。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臺灣省施行細則第一三九條(臺北市施行細則第一二六條)條文擬訂。
第五十一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欠繳土地稅之土地,應於所有權移轉登記或設定典權時,將所欠稅款繳清。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四條,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二十四條及房屋稅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擬訂。
第五十二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經徵收或收買之土地,該管直轄市、縣(市)地政機關或收買機關,應檢附土地清冊及補償清冊,通知主管稽徵機關,核算土地增值稅及應納未納之地價稅或田賦;稽徵機關應於收到通知後十五日內,造具代扣稅款證明冊,送由徵收或收買機關,於發放價款或補償費時為代扣繳。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擬訂。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五十三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未於稅單所載限繳日期以內繳清應納稅款者,每逾二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經核准以票據繳納稅款者,以票據兌現日為繳納之日。
欠繳之田賦代金及應發或應追收欠繳之隨賦徵購實物價款,均應按照繳付或徵購當時政府核定之標準計算。
說明
現行田賦、地價稅、土地增值稅三稅之規定互不相同,參照稅捐稽徵法第二十條予以擬訂。
第五十四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納稅義務人藉變更、隱匿地目等則或於減免地價稅或田賦之原因、事實消滅時,未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者,依左列規定辦理:
一、逃稅或減輕稅賦者,除追補應納部分外,處短匿稅額或賦額三倍之罰鍰。
二、規避繳納實物者,除追補應納部分外,處應繳田賦實物額一倍之罰鍰。
土地買賣未辦竣權利移轉登記,再行出售者,處再行出售移轉現值百分之二之罰鍰。
第一項應追補之稅額或賦額、隨賦徵購實物及罰鍰,納稅義務人應於通知繳納之日起一個月內繳納之;逾期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二十五條、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及所得稅法第一一0條有關處罰規定訂定。
第五十五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依前條規定追補應繳田賦時,實物部分按實物追收之;代金及罰鍰部分,按繳交時實物折徵代金標準折收之;應發隨賦徵購實物價款,按徵購時核定標準計發之。
說明
參照現行田賦徵收實物條例第二十六條條文擬訂。
第五十六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規定之罰鍰案件,不適用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稽徵機關應於查明事證後,移送法院裁定之。
稽徵機關於罰鍰案件移送法院裁定前,應以書面通知受處分人;通知書之記載或計算有錯誤時,受處分人得於通知書送達後十日內,向該管稽徵機關查對或更正。
法院對於稽徵機關移送裁定之案件,應於移送文書到達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限期令受處分人繳納;逾期不繳者,由法院強制執之。
稽徵機關或受處分人不服法院裁定時,得於法院送達後十日內提起抗告。但不得再抗告。
說明
一、參照現行所得稅法第一一七條之規定,訂定土地稅罰鍰案件之處理程序。
二、罰鍰案件移送法院裁定前,應以書面通知受處分人,俾其知所警惕,迅速繳納。如此既可減少法院案件,又可免人民往還之苦。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第五十七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施行區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說明
參照現行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第七十一條規定擬訂。
第五十八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施行細則,由行政院定之。
說明
明定本法施行細則之訂定機關。
第五十九條
此條文為新增條文,無原條文可比對。
66/07/01 制定版本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說明
明定本法之施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