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章節
比較基準
比較對象
黃昭順等27人 103/09/12 提案版本
第一章
通 則
立法說明
「通則」為法律名稱,爰依現行立法體例,將「通則」修正為「總則」。
第一條
為開發國家電能動力,調節電力供應,發展電業經營,維持合理電價,增進公共福利,特制定本法。
為開發及節約國家電力資源,調節電力供需,建立電業權利義務對等機制、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及合理經營,保障用戶權益,增進社會福祉,特制定本法。
立法說明
明定本法制定之目的,在於開發及節約國家電力資源,促使電能有效供需,並藉健全電業經營及公平競爭,保障用戶權益,使電業之權利與義務對等,期能永續經營。
第五條
電業之組織,以依公司法設立並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由於電業屬資本密集事業,為利電業資金之籌措,且因「股份有限公司」於公司法中有較周詳之規範,另因其具公用性質,宜以公開發行者為限,爰明定電業之組織,以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為限。
第二條
本法所稱電業,謂應一般需用經營供給電能之事業。

第三條 本法所稱電業權,謂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在一定區域內之電業專營權。

第四條 本法所稱營業區域,謂依前條規定,取得電業權者供給電能之區域。

第六條 本法所稱電業設備,謂發電、輸電、配電所應用之一切設備;所稱主要發電設備,謂能源裝置原動機、發電機;所稱中心發電所,謂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高效力發電所;所稱電力網,謂統籌分配供給多數營業區域電業之輸電網路。

第九十七條 工礦廠商、農田水利、機關學校、醫院,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置發電設備,專供自用:

一、當地無電能供應或供應不足,而預期在一年內無法增加供應者。

二、有副產物可以利用者。

三、供生產用之蒸氣可利用以發電者。

四、電源供應絕對不能停止者。

五、購電成本超過自行發電成本,足以妨礙其業務發展者。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電業:指依本法核准之綜合電業及發電業。

二、發電業:指設置發電廠,以生產及銷售電能之非公用事業。

三、綜合電業:指設置發電廠及電力網,以生產、轉供及銷售電能之公用事業。

四、售電業:指購買電能,以銷售予用戶之非公用事業。

五、營業區域:指中央主管機關依職權或申請核定供綜合電業經營業務之區域。

六、電業設備:指發電、輸電、配電所應用之一切設備。

七、主要發電設備:指能源裝置原動機、發電機。

八、自用發電設備:指電業以外之其他事業、團體或自然人,為供自用所設置之主要發電設備。
九、再生能源:指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風力、非抽蓄式水力、國內一般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等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之能源,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可永續利用之能源。

十、用戶用電設備:指用戶為接收電能所裝置之線路、變壓器、開關等設備。

十一、電力網:指綜合電業設置聯結輸電、配電線路及變電設備,以輸送電能之系統。

十二、電源線;指發電設備與電力網連接之線路。

十三、線路:指依本法設置之電力網及電源線。

十四、用戶:指依電業營業規章之規定,向電業請求供電者。
立法說明
一、將現行條文第二條、第四條及第六條有關名詞定義之條文併列於本條,並配合本法全面修正,增修部分定義,以杜爭議。

二、現行條文第二條移列第一款。原定「一般需用」」之用詞定義模糊,爰修正為依本法核准之綜合電業、發電業及售電業。

三、配合電業之分類,爰增訂第二款至第四款,以釐清各電業之定義。為促進電力市場自由競爭及減少發電業、售電業之經營限制,爰明定其為非公用事業,以排除民營公用事業監督條例之適用。

四、本法全面修正後,各電業無專營權,故「電業權」無存在必要,現行條文第三條,爰予刪除。

五、配合第三條「電業權」之刪除,現行條文第四條之修正後移列第四款,並重新定義,以資明確。。

六、新增第八款、第九款、第十款及第十四款,分別界定「自用發電設備」、「再生能源」、「用戶用電設備」及「用戶」,避免適用上產生疑義。

七、現行條文第六條後段有關電力網之定義,酌作修正後,移列第十一款,並增訂第十二款之「電源線」及第十三款之「線路」,以資區分。

八、現行條文第六條所稱「中心發電所」已涵括於第二款中之發電業定義,爰予刪除。
第四條
為確保用戶用電權益、有效管理電業經營及監督電力市場公平競爭,中央主管機關應成立獨立行使職權之電業管制機構,其組織條例,另以法律定之。

電業管制機構職掌如下:

一、電業及電力市場之監督及管理。

二、電力調度之監督及管理。

三、用戶用電權益之監督及管理。

四、電價與各種收費費率及其計算公式之核定及管理。

電業管制機構成立前,其依本法應執行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辦理之。

電業管制機構成立後,中央主管機關與其職掌重疊之組織,應檢討裁併。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參考英、美、歐盟等先進國家作法,明定成立電業管制機構,以管理電力市場及確保用戶用電權益。

三、明定電業管制機構之職權主要以與電力市場有關之業務為主,包括電業及電力市場監督管理、電力調度監督管理、用戶用電權益監督管理、電價與各種收費費率及其計算公式之核定等事宜。

四、為避免職掌重疊,而形成組織疊床架屋,爰於第四項明定電業管制機構成立後,併同檢討裁撤中央主管機關原辦理是項業務之組織。
第七條
電業經營分左列各種:

一、公營:國營、直轄市營、縣(市)營、鄉(鎮、市)營屬之。

二、民營:人民出資經營者屬之。

政府與人民合營之電業,政府資金超過百分之五十者,視為公營;其由公營事業轉投資與人民合營者,其出資超過百分之五十者,亦同。

第八條 水力發電之容量在二萬瓩以上者國營,但經中央主管機關特許者,不在此限。
綜合電業為公用事業,應以一家為限。
立法說明
電力網路具有公用性及自然獨占特性,且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仍須由主管機關監督及管制其運作,爰明訂綜合電業由國家獨家經營。
第十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於本法中華民國○年○月○日修正之條文施行之日起一定期間內輔導並編列預算捐助成立財團法人電力調度中心(以下簡稱電力調度中心),並以一家為限。

前項電力調度中心設立許可之要件、程序、設立基準、監督及管理事項之規則,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財團法人電力調度中心之成立方式,可採電業捐助方式或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方式為之,但基於本公司現階段已處於嚴重虧損情況,已無能力捐助,且台灣電力工會強烈反對公司以捐助方式成立。

三、因財團法人電力調度中心執行電力調度業務,具有公權力之行使,且負有能源政策之執行任務,故其成立所需資金,建議參考民進黨黨團所提之電業法修正草案版本(院總第660號委員提案第15654號)第九條之規定,明定其成立由政府編列預算。惟因電力調度中心之設立涉及場址取得、訂定電能管理系統軟硬體之需求規範、發包及建置,乃至相關人力之轉置及招募等,作業程序繁瑣,需時間辦理。

四、第二項增訂授權由電業管制機構訂定電力調度中心設立許可之要件、程序、設立基準、監督及管理事項之規則,以資遵循。
第十一條
電力調度中心專責經營電力調度業務,並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電力調度規則,執行電力調度業務。

電力調度中心未成立前,電力調度業務,由電業管制機構委託綜合電業執行之。電業管制機構應編列預算以支付委託期間之必要設備成本及其相關營運費用。

第一項電力調度之範圍、項目、程序、規範、費用分攤及緊急處置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電力調度規則管理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依修正條文第六條規定,綜合電業以一家國營為限,電力調度中心成立前,因已開放電力代輸,電力調度業務仍須繼續進行。

三、惟現行之電力調度作業必須配合轉供增添部分軟硬體設備(如計量電表、作業系統、…)、人員訓練,如由現有電業代為執行,這些增添之費用、營運費用,必須由電業管制機構編列預算支應。

四、第三項授權電業管制機構訂定調度規則之範圍、項目、程序、規範、費用分攤及緊急處置等事項,俾使執行電力調度有所遵循。其中規範事項,至少應包括輔助服務、壅塞管理及不平衡電力管理等。另電業提供輔助服務所發生之成本及費用,依使用者付費原則,將由所有使用者負擔。故發電業經由電力調度中心轉供時,除負擔轉供費用外,並將分攤發電業及綜合電業因提供輔助服務所發生之成本及費用,併予敘明。
第十二條
經電業管制機構公告一定電壓等級以上之電力網及電源線,應接受電力調度中心之調度。但有正當理由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不在此限。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達成電力調度作業之需要及穩定電力系統,明定經電業管制機構所公告電壓等級的之電力網及電源線應接受電力調度中心依電力調度規則調度,以維持電力系統之供電安全、可靠。
第十四條
電業所生產或購售之電能需用電力網輸送者,得請求電力調度中心依電力調度規則調度,並按其調度總量繳交電力調度費。

綜合電業應依其轉供電能數額及費率,向使用該電業設備之電業收取費用。

前條第二項電能與服務費用及本條第一項電力調度費用與前項核准轉供費用,得由電力調度中心代收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維持電力調度中心營運,爰於第一項明定經由電力調度中心調度電力者,電力調度中心應收取電力調度費。

三、為貫徹使用者付費原則,爰於第二項明定調度電力使用到電力網時,綜合電業應依電業管制機構所核定之費率收取轉供費,並得請電力調度中心代收。

四、輔助服務費、電力調度費及轉供費率,依第六十三條規定,由電業管制機構訂定費率計算公式;電力調度中心與綜合電業依該計算公式擬訂各種收費費率,送請電業管制機構核定後公告之。
第八條
地方政府、軍、憲、警機關及人員負保護電力設備之責。電力事業有被侵害之危險時,地方政府、軍、憲、警機關及人員應依電力事業或其服務人員之請求,迅為防止或作救護之措施。
第十五條
電業之董事、監察人、股東或受雇人,不得為電力調度中心管理事務及簽名之權的經理人。

電力調度中心之董事、監察人,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由電業管制機構指派之有關專家任之。董事應組織董事會,由董事過半數之同意,就電業管制機構指派之董事中選任一人為董事長。

董事、監察人之任期均為三年,連選得連任。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維持電力調度中心之獨立性,及避免利益衝突,爰參酌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於第一項規定電業之相關利益人,不得任電力調度中心之經理人。

三、為使電力調度中心之運作合於法令規定,並具公平、客觀,爰參酌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一十三條及第一百二十六條對證券交易所之制度設計規定,於第二項規定電力調度中心之董事及監察人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由電業管制機構指派之有關專家擔任,並規定其董事長應由電業管制機構指派之董事擔任,以維持該中心之超然性及公正性。

四、第三項規定董事及監察人之任期為三年,但連選得連任。
第十六條
電力調度中心因違反法律或營運不善,致有無法繼續營運之虞時,電業管制機構得派員或指定綜合電業接管,繼續辦理電力調度業務。

前項接管之要件、程序、期間、費用負擔與管理,及接管人之選派、職權、行為基準、監督與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電力調度業務影響電力穩定供應至鉅,為確保電力調度業務能夠正常運作,爰參考銀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於第一項明定電力調度中心無法繼續營運時,電業管制機構得派員或指定綜合電業接管。

三、第二項授權電業管制機構訂定有關接管電力調度中心之辦法。
第二章
電業權
立法說明
一、章次修正。

二、配合「電業權」之取消,將章名修正為「許可」
第九條
電業經營之方式,為左列各種:

一、全部或一部發電,供給其營業區域內一般需用或轉售與其他電業。

二、全部向其他電業購電,轉供其他營業區域內一般需用或轉售其他電業。

三、經營電力網,在其核准之地區內,統一購售各電業剩餘或需要之電能。

四、經營中心發電所,將所發電能躉售與其他電業。

第五十七條 電業在其營業區域內,對於請求供電者,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綜合電業應規劃、興建與維護其營業區域內之電力網及向其他電業或自用發電設備購買電能,以滿足用戶及其他電業之電能需求。

前項電力網之規劃,應依電業管制機構訂定之規劃準則辦理。

綜合電業對營業區域內用戶請求供電,非有正當理由並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不得拒絕。但其電能無法滿足所有用戶需求,並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得拒絕曾與發電業或售電業締結供電契約用戶之供電請求。

綜合電業應依公平、公開原則提供電力網給所有電業使用,以轉供電能並收取費用,不得對特定對象有不當之差別待遇。但有正當理由,並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不在此限。

為確保供電安全與穩定,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應協助綜合電業辦理第一項之業務。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配合第三條之修正,重新調整現行條文第九條有關電業之經營方式,區分為發電業、綜合電業及售電業,並分列於第六十條至第六十二條作更明確之規範。

三、綜合電業因需設置電力網以輸送及轉供電能,爰於第一項明定其營業區域內電力網之規劃、興建及維護由綜合電業統籌辦理,以確保電能供應正常運作及維護用戶用電權益。

四、電力網之規劃影響供電安全至巨,必須有一定之系統可靠度標準依據,並為避免電力網作過度投資或投資不足現象發生,爰建議增訂第二項「電力網規劃準則」由電業管制機構訂定,以供遵循。

五、現行條文第五十七條修正後列為第二項。有關電業之供電義務,參考日本作法,說明如下:

(一)因綜合電業為公用事業,明定其對所有用戶具有供電義務。

(二)明定綜合電業對於曾向發電業或售電業購電之用戶的請求供電,得視本身電能供需情況予以供電。

六、第三項新增。明定綜合電業應將其電力網定位為公用通路,公平、公開給所有電業使用以轉供電能,不得因對象不同而有差別待遇。綜合電業因轉供電能得依電業管制機構核定之費率收取費用,避免以價格排擠其他電業使用。

七、為確保供電安全與穩定,中央及各地方主管機關均有義務協助綜合電業執行電力網之規劃、興建及維護等業務,爰明定第五項之規定。
第十三條
電業應置主任技術員,其資格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業應置主任技術員,其資格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十七條
電業營業區域,以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加蓋部印之營業區域圖為準,不得自由伸縮。

營業區域圖,應懸掛於營業所內。
綜合電業營業區域,以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之營業區域圖為準,不得自由伸縮。

營業區域圖,應懸掛於營業所內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本法修正後,只有綜合電業擁有營業區域,爰將電業修訂為綜合電業。

三、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第十八條
(第二項、第三項)施工前應報請核發工作許可證;施工完竣,應報請派員查驗,並備具圖說申請登記,經查驗合格,核發電業執照及營業區域圖給予電業權後,始得營業。

前項備案,經過六個月尚未進行施工之籌備者,除有正當理由申請准予延展者外,得撤銷之。

第八十四條 電業擴充或更換其主要發電設備,應備具工程計畫圖,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發工作許可證。
電業應於籌設或擴建許可期間內,取得電業管制機構核發之工作許可證,開始施工,並應於工作許可證有效期間內,施工完竣。

前項工作許可證有效期間為五年。但有正當理由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展期者,不在此限。

電業應於施工完竣後三十日內,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發或換發電業執照。

前項申請,應經電業管制機構派員查驗合格,並取得核發或換發之電業執照後,始得營業。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十八條第二項移列修正條文第一項至第三項。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為使電業之籌設或擴建得以迅速展開,爰於第一項明定電業應於籌設或擴建許可期限內開始施工,並應於施工前取得電業管制機構核發之工作許可證,在工作許可證有效期內施工完竣。

四、現行條文第十八條第三項列為修正條文第二項,為使電業於取得工作許可證後,儘速施工並如期完工,爰予明定工作許可證有效期間為五年,除已獲准展期外,如逾有效期限,工作許可證將自動消滅。另,電業管制機構准駁工作許可證之展期,將考量電業設備施工之程度、進度、完成可能性、完成期限及申請展期期限,以符實際施工進度之需要,併予敘明。

五、為有效管理,爰於第三項明定電業應於施工完竣後三十日內,報請電業管制機構派員查驗合格,取得電業執照,始得營業。

六、現行條文第八十四條有關電業擴充或更換其主要發電設備規定列為修正條文第一項,更換主要發電設備屬汰舊換新,需換置新發電設備,為維護公共安全,仍應依本條規定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發工作許可證。
第十九條
前條規定之申請,其營業區域有二個以上者,應個別為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電業申請籌設或擴建許可之申請程序將依第三十四條授權子法之規定辦理,本條已無規定必要,爰予刪除。
第二十條
電業管制機構為前條之許可時,除審查計畫之完整性,並應顧及能源政策、國土開發、區域均衡發展、環境保護、電業公平競爭、電能供需及電力系統安全。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電業管制機構為電業籌設或擴建之許可時,宜有一定之審查原則,參照日本電源開發促進法第三條立法例,爰明定電業管制機構於審查電業申請籌設或擴建許可之資料時,應考量之相關因素,讓電業於提出申請時,得依該等因素預為規劃。
第二十二條
電業聯絡通電及電力網之輸電線路,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得經過其他電業營業區域,但不得侵害其電業權。
發電業設置之電源線,得經過綜合電業之營業區域。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本法修正後,只有綜合電業擁有營業區域,而發電業設置電源線,勢必經過其營業區域,爰予敘明。
第二十三條
電業不得供電於其營業區域以外,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供電於另一電業,經地方或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時。

二、由中央主管機關特別指定,供電與國防有關之主要工業或電車、鐵路事業時;但以其所在地電業之供電成本,超過指定電業之供電成本者為限。

三、在營業區域以外,尚無其他電業可以供電之少數用戶時,經地方或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暫時供電者。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營業區域係由電業管制機構劃定,不得擅自變更。本法修訂後,綜合電業因屬國營獨占之公用事業,而擁有營業區域,其他電業並無營業區域,爰予刪除。
第二十四條
電業權之有效期間,一級及二級均為三十年,三級為二十五年,四級為二十年,期滿一年前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延展,每次以十年為限。不願繼續經營者,應於期滿一年前報告中央主管機關。
電業執照有效期間為二十年,自電業管制機構核發電業執照之發照日期起算。期滿一年前,得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延展,每次延展最長以十年為限。

售電業之電業執照有效期間為五年,自電業管制機構核發電業執照之發照日期起算。期滿六個月前,得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延展,每次延展最長以三年為限。

前項延展之審查,準用第第二十條規定。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現行條文列為修正條文第一項,其修正理由如次:

(一)本法修正後,已無電業權規定,現行有關電業權規定爰予刪除。

(二)明定發電業及綜合電業執照有效期限為二十年,並得申請延展,且其延展最長以十年為限,電業管制機構並得於審查電業延展之申請時,依職權決定其延展期限:

1.綜合電業為公用事業,其投資保障應有期限限制,且藉由換照程序以審核其經營績效,爰明定電業執照之有效期限為二十年。

2.發電業雖為非公用事業,惟發電廠之興建涉及公共安全、民眾權益、環保及能源配比政策等,且發電業之籌設仍採許可制,考量設備之折舊及鼓勵業者引進新技術以提高經營效率,爰明定發電業電業執照之有效期限為二十年。

3.電業執照有效期限屆滿後,電業即無經營之權利,其延展即與電業之籌設具有同等重要性,爰明定發電業及綜合電業應提前申請延展。

四、第二項新增,因售電業並未設置電業設備,爰電業執照有效期限為五年,每次延展以三年為限。

五、第三項新增,電業管制機構對於電業延展申請之審查,應準用第二十條規定之審查原則,俾明審查時應考量之相關因素。
第二十一條
直轄市營、縣(市)營或鄉(鎮、市)營之電業,其營業區域,除經中央主管機關特許外,不得超過其行政區域。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修正後,只有綜合電業因屬獨占之公用事業,而擁有營業區域,且不得擅自變更,爰予刪除。
第二十七條
電業執照所載主要事項有變更時,應於變更後十五日內,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換發電業執照。
電業執照所載主要發電設備之能源種類、裝置容量或廠址變更者,電業應於變更前,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

電業違反法令經勒令停工者,電業管制機構得逕為變更電業登記,並換發電業執照。

電業執照所載事項有變更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電業應於公司設立登記變更後三十日內,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換發電業執照。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第一項新增。電業之電業執照中,所載主要發電設備之能源種類、裝置容量或廠址如有變更,係重大變更,且可能與電業管制機構依第二十條審查原則審查結果有所牴觸,爰明定電業應依第十九條及第二十一條規定,重新申請辦理。

四、第二項新增,明定電業管制機構得逕予變更電業執照登記。

五、現行條文第二十七條移列第三項,將電業執照所載事項變更,應申請換發執照之期限由「十五日」修正為「三十日」,以符實際作業需要,並酌作文字修正。另,所稱「本法另有規定」係指依第二十四條規定電業執照應載明事項中,電業依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一條申請籌設或擴建、第二十六條申請有效期限延展與本條第一項變更能源種類、裝置容量及廠址,經電業管制機構許可後,並換發電業執照,併予敘明。
第二十五條
電業變更營業區域時,應就已核准之營業區域加繪新界線,備具工程計畫書及輸電配電線路詳圖,敘明預定工程起訖日期,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前項核准,經過六個月無正當理由而尚未施工者,得撤銷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全面修正後,發電業並無營業區域,而綜合電業之營業區域亦不得任意變更,本條已無規定必要,爰予刪除。
第二十六條
電業在其核准之營業區域內,逾三年尚未設置配電線路之地段,經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定期催告仍不添設而無正當理由時,中央主管機關得縮減其營業區域。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條立法意旨,原在預防電業空占營業區域之情事發生,妨礙用戶用電權益,惟電業設置配電線路之義務屬供電義務之一種,有關違反供電義務規定,現已納入修正條文第八十六條予以規範,爰予刪除。
第三十條
電業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不得停業。

電業經核准停業者,應於核准後十五日內,將其營業區域圖及電業執照,報繳中央主管機關註銷。
電業不得擅自停業。但發電業及售電業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不在此限。

發電業及售電業停業不得超過一年,並應於停業前,檢具停業計畫,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准。

電業不得擅自歇業。擬歇業者,應於歇業前,檢具歇業計畫,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准,並於歇業之日起十五日內,將電業執照報繳電業管制機構註銷;屆期未報繳者,電業管制機構得逕行註銷。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停業係指暫時停止營業,歇業則是完全終止營業,電業停業、歇業影響民眾權益甚鉅,爰作適度管理,分別規範,以資明確。

三、鑒於電力為民生必需品,暫時停止營業嚴重影響供電穩定及民眾用電權益,爰於第一項規定電業不得擅自停業。

四、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五、因發電業及售電業非屬公用事業,且為自由競爭之業別,應與屬公用事業之綜合電業有所區別,爰於第二項規定發電業及售電業於停業前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得予停業,但不得超過一年。

六、因綜合電業負有供電義務,如其有停止供電情事,應依第六十九條規定辦理,非屬本條所稱停業。

七、現行條文第二項移列第三項,明定電業不得擅自歇業,擬歇業者應於歇業前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准。考量用戶用電權益及公共安全,電業停業、歇業時,應一併提出停業、歇業計畫,就用戶供電權益及設備處置為妥善安排,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後,方得停業、歇業。另於後段增訂電業歇業應於期限內報繳電業執照註銷;屆期未報繳執照者,由電業管制機構逕行註銷。
第三十一條
電業依前條規定停業後,新電業權未核准前,所在地地方政府因維持公用,得就其電業設備在原區域繼續供電,但應給與合理租金。
電業停業、歇業、未依第二十六條規定申請延展致電業執照有效期限屆滿,或經廢止電業執照者,電業管制機構為維持電力供應,得協調其他電業接續經營。協調不成時,得使用其電業設備繼續供電。但使用發電業之電業設備,應給予合理補償。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電業因故不能營業時,為維持電力供應,電業管制機構得協調其他電業接續經營。協調不成時,得使用其電業設備繼續供電。但使用非有供電義務之發電業電業設備時,應給予合理補償。
第二十八條
電業移轉其電業權與他人時,應由各當事人連署,連同契約於移轉後十五日內,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換發電業執照。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全面修正後,已無電業權相關規定,爰予刪除。
第二十九條
電業與其他電業合併時,應由各當事人連署,連同契約、合併計畫書及因合併而消滅之電業執照,於合併後十五日內,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換發電業執照。
電業間依企業併購法規定進行併購者,應由擬併購之電業共同檢具併購計畫書,載明併購後之營業項目、資產、負債及其資本額,先向電業管制機構申請核發同意文件。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電力係民生必需品,電業間併購影響電業經營及公平競爭甚鉅,爰將現行之事後登記制修正為事前許可制,以確保公平競爭及民眾用電權益。

三、明定併購時,應由擬併購之電業全體檢具文件事先申請同意;現行條文後段有關併購後之換發電業執照規定,業於第三十二第三項換發電業執照事項中一併規定,爰予刪除。
第三十二條
電業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機關或地方主管機關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得撤銷其電業權,並得由所在地地方政府或人民,備價收買其電業設備,繼續經營:

一、經營年限屆滿,不照第二十四條規定申請延展者。

二、非因不可抗力,停電至三個月以上者。

三、非因特殊障礙,不能盡其營業區域內之供電義務者。

四、違反法令規定,經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令飭定期改善而不遵行者。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電業管制機構得廢止其電業執照:

一、濫用市場地位行為,危害交易秩序,經有罪判決確定。

二、違反法令,受勒令歇業處分,經處分機關通知電業管制機構。
立法說明
一、因本法已明定接管規定及取消電業權,爰刪除備價收買及撤銷電業權規定,並修正為廢止電業執照。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因本法修正主要係促進電業公平競爭,如有濫用市場地位行為,危害交易秩序,經依公平交易法或其他法令有罪判決確定者,應廢止其電業執照,爰增訂第一款以維持電力市場秩序,確保電力供應,並保障用戶權益。

四、現行條文第三十二條第四款移列第二款,並參酌公司法第十七條之一規定,酌作文字修正。

五、因廢止電業執照影響業者權益,茲明列違反情形;現行條文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因本法均另有處罰規定,爰予刪除。
第三十三條
本章各條之申請登記規則及書圖式樣,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業籌設、擴建、施工之許可、執照之核發、變更、延展與停業、歇業、併購等事項之申請程序、期間及審查原則之規則,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將本章有關許可事項之授權內容作具體及明確規定,爰予修正。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第三章
工 程
立法說明
一、章次變更。

二、章名未修正。
第三十四條
電業設備,應力求標準化,其方式、規範及裝置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四十四條 用戶屋內線路裝置規則及用戶電度表檢驗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業設備及用戶用電設備,應力求標準化;其裝置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綜合電業應建立電力網地理資訊管理系統,記載電力網線路名稱、電壓、分布位置、使用狀況等相關資料,並適時更新;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通知綜合電業提供電力網相關資料,並令其補充說明或派員檢查。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三十四條及第四十四條合併列為第一項,並納入用戶用電設備擴大適用範圍,以保障用電安全。另有關電度表檢驗規則,已納入度量衡法之子法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中加以規範,故予刪除。

二、第二項新增。為維護公共安全,避免因施工或其他必要之處置,因未明線路所在,致線路遭受損毀,連帶影響供電穩定及供電安全,爰明定綜合電業應建立電力網地理資訊管理系統,以減少工安及停電事故發生。
第三十六條
供電電壓之變動率,以不超過左列百分數為準:

一、電燈電壓,高低各百分之五。

二、電力及電熱之電壓,高低各百分之十。電燈、電力、電熱合一線路時,依電燈電壓之標準。
供電電壓之變動率,以不超過左列百分數為準:

一、電燈電壓,高低各百分之五。

二、電力及電熱之電壓,高低各百分之十。電燈、電力、電熱合一線路時,依電燈電壓之標準。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三十五條
供電電壓及交流電週率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供電電壓及交流電頻率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三十七條
供電所用交流電週率變動率之高低,各不得超過標準週率百分之四。
供電所用交流電頻率變動率之高低,各不得超過標準頻率百分之四。
立法說明
修正文字以符合使用之習慣。
第三十八條
電業應照規定之電壓及週率標準,供應三相交流電;但其情形特殊,經中央主管機關特許者,不在此限。
電業應照規定之電壓及頻率標準,供應三相交流電;但其情形特殊,經中央主管機關特許者,不在此限。
立法說明
修正文字以符合使用之習慣。
第三十九條
電業為預防繼續供電發生故障,應有適當之備用供電量。
為確保供電穩定及安全,電業銷售電能予其用戶時,應就其電能銷售量準備適當備用供電容量,並向電業管制機構申報。該容量除得自設外,並得向其他電業或自用發電設備購買。

前項容量之內容、計算公式、基準與範圍、申報程序與期間、審查、稽核及相關管理事項之辦法,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三十九條列為第一項,其修正理由如次:

(一)因備用供電容量係為確保供電穩定,且與電力網息息相關,故規範透過電力網售電予用戶之電業,包括發電業、綜合電業及售電業等,應備置適當之備用供電容量。

(二)可停電力原則不計入備用供電容量之計算範圍,惟對抑低尖峰負載有即時效果時,可納入考量。

二、第二項新增。為符合法律授權明確性,爰明定授權電業管制機構訂定管理備用供電容量辦法予以規範。
第四十條
電業應置各種必要之電表儀器,記載發電及購電之度數、電壓週率及負荷之變動。
電業應置各種必要之電表儀器,記載發電及購電之度數、電壓頻率及負載之變動。
立法說明
修正文字以符合使用之習慣。
第四十一條
電業應裝置保安設備於必要處所。
電業應裝置保安設備於必要處所。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四十二條
電業應每年至少檢驗機器及線路一次,並記載檢驗結果。
電業應定期檢驗及維護其電業設備,並記載及維護檢驗結果。

前項電業檢驗、維護項目、週期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四十二條列為第一項,其修正理由如次:

(一)電業機器及線路均屬第三條第六款之「電業設備」;電業應對其設備定期檢修,以確保供電可靠且有效率。

(二)電業設備依其性質之不同(如發電機、電力網、各類保護設備及控制設備),檢驗及維護期限亦不盡相同,現行規定至少一年檢驗一次不盡合理,為促使檢驗工作能配合實際需要實施,爰將每年至少檢驗一次修正為定期檢驗及維護,使其適用較具彈性。

二、第二項新增。將電業設備檢驗、維護項目及週期,授權中央主管機關發布法規命令,並踐行預告及刊登公報程序。
第四十三條
電業對用戶用電裝置,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經檢驗合格時,方得接電。用戶已裝置之用電設備,每三年至少檢驗一次,並記載其結果,如不合規定,應通知用戶限期改善。

前項之檢驗,必要時地方主管機關應協助之。
電業對用戶用電設備,應依本法第三十五條所定,經檢驗合格時,方得接電。中央主管機關對用戶已裝置之用電設備,應委託其認可之公會定期檢驗,並記載其結果,如不合規定,應通知用戶限期改善,用戶拒絕接受檢查或在指定期間未改善者,得要求電業停止供電。

前項用電設備委託公會定期檢驗之對象、類別、方式、週期等處理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
立法說明
一、各國立法例中並未明定用戶用電設備檢驗時間,且用戶用電性質不一,建築結構不同,用電設備之檢驗期限因此也不相同,尤其公共場所最需加強檢驗。為促使檢驗工作能配合實際需要機動實施,爰將每三年至少檢驗一次修正為定期檢驗,使其適用較具彈性。

二、明定用電設備委託公會定期檢驗之對象、類別、方式、週期等處理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
第四十六條
電業職工及裝修設備之電匠,應習練觸電急救法。
電業職工及裝修設備之電匠,應習練觸電急救法。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四十五條
遇有線路附近發生火災或其他非常災害,電業應立即派技術員工攜帶顯明標誌施行防護,必要時並得停止一部或全部供電或拆除危險線路。
電業於其電業設備附近發生火災或其他非常災害時,於接獲通知後應立即派員施行防護措施;必要時,得停止一部或全部供電或拆除危險線路。
立法說明
一、電業因非常災害,為安全需要而施行防護之範圍,除線路外,尚有各種設備,爰將「線路」修正為「電業設備」,以擴大適用範圍。

二、因電業設備附近發生火災或其他非常災害時,電業並不一定第一時間即得知訊息,通常需民眾、消防單位或地方政府通報,且現場均已由消防單位或地方政府等現場指揮官下令封鎖防護。且有些狀況本公司於接獲通報時,即先以遙控方式將變電所斷路器切離進行斷電措施,並回報現場指揮官;而技術員工於抵達現場即向現場指揮官報到,故於現場並未有顯明標誌施行防護,認定上恐有爭議,爰將「應立即派技術員工攜帶明顯標誌施行防護」修正為「應立即派員施行防護措施」,以避免電業員工有不遵守法律行為之爭議。

刪除「明顯標誌」之理由,另說明如下:

1.發生火災或其他非常災害時,依內政部消防署要求災害現場須快速截斷電源之原則,電業施行之「停電措施」地點並不會在災害現場,而是在離災害現場較遠處快速截斷電源,若該供電線路已建置自動化系統,則可直接由控制中心快速遙控進行斷電,故施行停電之防護處所並無「明顯標誌」。

2.另本公司於災害現場施作之防護係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45條,針對施工車輛佈設安全標示設備(例如拒馬、交通錐、連桿……等),為避免造成誤解,建請刪除「明顯標誌」一詞。
第四十七條
觸電或電業設備發生意外,致有死傷時,電業應即將事實經過,報告所在地地方主管機關。
觸電或電業設備發生意外,致有死傷時,電業應即將事實經過,報告所在地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
立法說明
配合第二條現行立法體制修正,爰修正地方主管機關為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
第四十八條
電業得自置電話電信號及控制用線路設備、載波設備、電力網、中心發電所,其一級二級電業,並得經交通部核准,置無線電設備;但以用於調度供電保障安全為限。
電業及電力調度中心為營運、調度或保障安全之需要,得依通訊相關法規設置專用電信。

綜合電業為有效運用資源,得依第七條第三項及電信相關法規規定,申請經營電信業務。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四十八條列為第一項。因電業分級制度業已取消,為因應實務執行上之需要,並配合電信法對通訊之管制,爰予修正。

二、第二項新增。為有效運用資源,綜合電業經核准,可運用其既設光纖跨業經營電信業務。
第四十九條
電業線路與電信線之交叉並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交通部定之。
電業設置線路與電信線路間有接近或共架需求時,得以平行、交叉或共架方式設置,並應注意間隔距離及施工規範等安全規定。

前項電業線路及電信線路之平行交叉共架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定之。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新增。電業線路及電信線路應以分別立桿,互不妨礙為原則。但在特殊情形之下,兩者有接近或共架需求時,得限制其設置方式,並應符合間隔距離及施工規範等安全規定。

二、現行條文第四十九條移列第二項,酌作文字修正,並配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立,修正會同機關為該會。
第五十條
電業因工程上之必要,得使用河川、溝渠、橋樑、堤防、道路、公有林地及其他公共使用之土地,但以不妨礙其原有效用為限,並應於事先通知其主管機關。
電業因工程上之必要,得使用河川、溝渠、橋樑、堤防、道路、公有林地及其他公共使用之土地,但以不妨礙其原有效用為限,並應於事先通知其主管機關。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五十一條
電業於必要時,得在地下、水底、私有林地或他人房屋上之空間,或無建築物之土地上設置線路,但以不妨礙其原有之使用及安全為限,並應於事先書面通知其所有人或占有人,如所有人或占有人提出異議,得申請地方政府許可先行施工,並應於施工五日前,以書面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
電業於必要時,得在地下、水底、私有林地或他人房屋上之空間,或無建築物之土地上設置線路,但以不妨礙其原有之使用及安全為限,並應於事先書面通知其所有人或占有人,如所有人或占有人提出異議,得申請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許可先行施工,並應於施工五日前,以書面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
立法說明
配合第二條依現行立法體例修正,本條將地方政府修訂為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
第五十二條
電業對於妨礙線路之樹木,得於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
電業對於妨礙線路之樹木,得於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五十三條
前三條所訂各事項,應擇其無損害或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如有損害,應按損害之程度予以補償。
前三條所訂各事項,應擇其無損害或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如有損害,應按損害之程度予以補償。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五十四條
原設有供電線路之土地所有人或占有人,因需變更其土地之使用時,得申請遷移線路,其申請應以書面開具理由向電業提出,經電業查實後,予以遷移,所需工料費用負擔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原設有供電線路之土地所有人或占有人,因需變更其土地之使用時,得申請遷移線路,其申請應以書面開具理由向電業提出,經電業查實後,予以遷移,所需工料費用負擔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五十五條
電業對於第五十條至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之事項,為避免特別危險或預防非常災害,得先行處置,但應於三日內申報所在地地方政府,並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
電業對於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四條所規定之事項,為避免特別危險或預防非常災害,得先行處置,但應於三日內申報所在地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並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
立法說明
配合第二條依現行立法體例修正,本條將地方政府修訂為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
第五十六條
電業對於第五十一條至第五十五條所規定之事項,與所有人或占有人發生爭議時,得請所在地地方政府處理之。

地方政府處理電業用地爭議方式、期間及協調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業對於第五十三條至第五十七條所規定之事項,與所有人或占有人發生爭議時,得請所在地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處理之。

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處理電業用地爭議方式、期間及協調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配合第二條依現行立法體例修正,本條將地方政府修訂為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
第五十九條
電業擬訂或修正營業規則、電價及各種收費率,應送經地方主管機關或其事業所屬機關加具意見,轉送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在當地公告之。

國營電業費率之計算,依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二十條之規定。
綜合電業之電價與綜合電業及電力調度中心各種收費費率之計算公式,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綜合電業及電力調度中心應依前項計算公式,擬訂電價及各種收費費率,送請電業管制機構核定後公告之;其修正時,亦同。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價與各種收費費率及其計算公式之核定及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三、第一項新增。明定綜合電業之電價與電力調度中心各種收費費率之計算公式,應由電業管制機構訂定,以確保電力市場公平競爭及保障用戶權益。

四、電價包括基本電費及依使用量收取之電費,各種收費率包括電力網之轉供電能費用、線路工程費、線路變更設置費、電力調度中心之電力調度經手費、綜合電業之售電電價等。

五、現行條文第五十九條第一項修正列為第二項。因發電業電價不予管制,且無營業區域之限制,故無公告之必要,爰予修正。綜合電業及電力調度中心之電價及收費率,與民生及市場競爭息息相關,故應公告之,以昭公信。

六、現行條文第五十九條第二項刪除。為符公平原則,爰刪除有關國營電業費率之計算規定。
第四章
營 業
立法說明
一、章次修正。

二、章名未修正。
第六十條
電價之訂定,應以電業收入,抵償其必需成本,並獲得合理之利潤。

合理利潤,應以有效使用中之固定資產重置現值及營運資金為基準,並參酌當地通行利潤率計算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電業開放後,發電業非屬公用事業,無須規範其合理利潤,綜合電業之合理利潤可於電價及各種收費率之計算公式中訂定,本條爰予刪除。
第六十二條
電業向用戶收取電費,除包制用電外,應儘量裝置電度表,以度數計算。

前項每度收費之金額,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現行條文第六十二條屬電業營業上之日常操作業務,宜列入各電業之營業規則或營業規章中明定,爰予刪除。
第五十八條
電業自籌備開始起,應按其等級,於左列期間內開始供電:

一級二級電業三年。

三級四級電業二年。

因特別障礙不能依前項規定開始供電者,應詳敘理由,申請中央主管機關酌予延期。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條係規範電業自籌設開始起按其等級於規定期限內開始供電,鑒於第二十一條已明定電業進行籌備施工後應如期完工,施工完竣經查驗合格,核發電業執照,始可營業,爰予刪除。
第六十四條
電業向用戶收取電費,得規定每月底度,但不得逾左列之限制:

一、電燈:用單相電度表者,一級二級電業每安培二度,三級電業每安培三度,四級電業每安培四度。用三相電度表者,照單相電度表三倍計算,不滿三安培電度表,得酌量提高底度。

二、電力:一級二級電業每裝見馬力二十五度,三級電業每裝見馬力三十五度,四級電業每裝見馬力四十五度。

三、電熱:工業用者,準用電力之規定;家庭用者,準用電燈之規定。

電業收取電費不規定底度者,得規定每月最低電費。

電業定有第一項每月底度者,其用戶每月實際用電度數超過每月底度時,以實際用電度數計收。
電業向用戶收取電費,得訂定每月基本電費。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配合現行條文第十條電業分級制度規定之取消,爰刪除現行條文第六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將第一項序文及第二項規定合併修正為本條文。

三、電業每月向用戶收取之基本電費規定,其目的在維持為供電穩定及安全而投資之固定成本回收。按電業為履行供電義務而投資之供電設備,係視用戶提報裝置容量或契約容量而裝置,不論用戶用電與否,電業均有固定之負擔,例如固定資產之折舊費、管理費、各種應付利息,各項能量準備(燃料採購、運輸及貯存費用)、與營業方面之各種收費、抄表、核算等費用,不因用戶之暫時停用而不支出,或少用電而減少負擔,故若不計收基本電費,則電業固定成本缺乏保障。經查計收基本電費之計費機制,亦通行於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知名電業。

四、基本電費係指用戶不用電之月份,電業仍需支出之必要成本,較現行之底度(用戶用電未達底度仍依底度費用收取)規定公平合理;目前電信事業、自來水等公用事業均採基本費用收費,爰將「底度或最低電費」修正為「基本電費」。
第六十七條
電業對於少數僻遠用戶之供電須另設線路者,得酌收線路補助費,其費額標準及收費辦法,由電業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
綜合電業對用戶申請設置聯結至電力網之線路,非有正當理由並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不得拒絕。

前項綜合電業所設置之線路,得對用戶酌收線路工程費。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新增。綜合電業具有設置聯結電力網至用戶線路之義務,爰非有正當理由,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不得拒絕。

三、現行條文第六十七條修正後列為第二項。為符合使用者付費之原則,明定電業對用戶供電需另設線路時,得依線路條件酌收線路工程費,且不限於向少數僻遠地區用戶收取。有關少數僻遠地區之電力普及問題,則由能源管理法之能源基金中規範。目前我國及世界各國電業均有收取是項費用之規定,爰將「少數僻遠」等字刪除。

四、現行「線路補助費」係依建造費用向使用者收取一定比例費用,非補助性質,為避免造成誤解,爰修正成「線路工程費」,以符實際。

五、線路工程費費率的擬定與核定,規定於第六十五條,現行條文後段已無規範必要,爰予刪除。
第六十六條
電業供給公用路燈用電,其收費率應低於普通電價。但以不低於普通電燈價之半為準。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修正後,發電業開放競爭。為建置公平競爭環境,爰刪除政策性任務規定。
第六十一條
電業對於特種用戶,得另訂收費辦法,報請地方主管機關備查。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電價之訂定應符合公平及效率原則,不宜授予特種用戶享有不同價格之權利。另「特種用戶」之定義不明確,執行上易滋紛擾,爰予刪除。
第六十三條
用戶電度表由電業置備,但得向用戶酌收電表保證金,不收保證金者,得酌收租金,其保證金或租金金額合計不得超過其裝置時之市價。
經由綜合電業供電之用戶,應無償提供場所,以裝設電度表。

前項電度表,由該綜合電業備置及維護。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明定經由綜合電業供電之用戶,應無償提供場所裝設電度表,以為計量收費之基準。

三、現行條文第六十三條本文列為第二項,明定電度表應由綜合電業統一備置及維護,俾確保電度表度量之準確性。

四、電表保證金或租金,可列於基本電費計價範圍之中,無需特別規定,爰刪除現行條文但書有關收取保證金或租金之規定。
第六十五條
電業供給自來水、電車、電鐵路等公用事業、各級公私立學校、庇護工場、立案社會福利機構及護理之家用電,其收費應低於普通電價,但以不低於供電成本為準。

前項收費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所稱庇護工場、立案社會福利機構及護理之家,應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修正後,發電業開放競爭。為建置公平競爭環境,爰刪除政策性任務規定。
第六十五條之一
電業供給使用維生器材及必要生活輔具之身心障礙者家庭用電,維生器材及必要生活輔具用電之收費應在實用電度第一段最低單價或供電成本中採最低價者計價。

前項身心障礙者家庭之資格認定;維生器材及生活輔具之適用範圍及電費計算方式,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修正後,發電業開放競爭。為建置公平競爭環境,爰刪除政策性任務規定。
第六十八條
電業對於僻遠用戶之供電,得酌加電價,並提高底度,其電價標準,應於營業規則內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為落實電力普及,且依第六十五條規定,電價及各種收費率應依計算公式擬訂或修正,由電業管制機構訂定或核定公告,爰無另行規定之必要。
第六十九條
電業對於功率因數低於百分之八十之用戶,得酌加電價,並得由用戶負擔裝置功率因數表,其電價標準,應於營業規則內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功率因數不符合標準之收費率,屬第六十五條所稱之各種收費率範圍,無需另以規範,爰予刪除。
第七十條
電業每日供電時間,依其等級,不得少於左列規定,並不得任意間斷:

一、一級二級電業二十四小時。

二、三級電業十八小時。

三、四級電業全夜。
綜合電業應全日供電。但因情況特殊,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得限制供電時間。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電力為民生必需品,並配合現行條文第十條電業分級制度規定之取消,明定綜合電業應以全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供電為原則;至偏遠地區等特殊情況,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准者,得縮短或限定該區域之供電時間,以因應實際執行需要。
第七十一條
電業因不得已事故須全部或一部停電時,除臨時發生障礙,得事後補行報告外,應報請地方主管機關核准並公告之,其逾十五日者,並應轉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
電業因不得已事故須全部或一部停電時,除臨時發生障礙,得事後補行報告外,應報請直轄市政府或縣(市)政府核准並公告之,其逾十五日者,並應轉報電業管制機構核准。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電業監督管理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第七十二條
電業因左列情形之一,得對用戶停止供電:

一、用戶有竊電行為者。

二、用戶用電裝置,經檢驗不合規定,在指定期間未改善者。

三、用戶拒絕檢查者。

四、用戶欠繳電費,經限期催繳仍不交付者。

電業對於前項第一款之停電,於用戶償付竊電費款並提供保證不再有竊電行為時,得恢復供電。

電業對於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之停電,於用戶改善或接受檢查後,對於第四款之停電,於用戶繳清所欠電費後,應即恢復供電。
電業因下列情形之一,得對用戶停止供電:

一、用戶有第七十一條之違規用電情事者。

二、用戶欠繳電費,經限期催繳仍不交付者。

電業對於前項第一款之停電,於用戶償付違規用電賠償費款後,得恢復供電。

電業對於第一項第二款之停電,於用戶繳清所欠電費後,應即恢復供電。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第一項第一款之違規用電,可能涉及用戶私接用電之情事,爰於本條第二項規定「……於用戶償付違規用電費款後,得恢復供電。」,以資適用。
第七十三條
電業對於用戶或非用戶竊電電費之追償,得依其所裝置之用電設備,分別性質及其瓦特數或馬力數,按電業之供電時間及電價,計算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之電費。

處理竊電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業對於違規用電情事,得依其所裝置之用電設備、用電種類及其瓦特數或馬力數,按電業之供電時間及電價計算損害,向違規用電者請求賠償;其最高賠償額,以一年之電費為限。

前項違規用電之查報、認定、賠償基準及其處理規則,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修正第一項,明定違規用電情事,不以刑法之竊電為限。並於電業「請求損害賠償」之核算標準中增列「用電種類」;且因違規用電係屬侵害電業權益,並對違規用電者酌予懲罰性處罰,爰明定電業得依法請求賠償損害,惟為避免電業無限制要求賠償,故限制最高賠償額不得超過一年之電費。

三、第二項酌作修正,具體、明確授權違規用電情事之查報、認定、賠償標準及處理規則,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第七十四條
政府機關為防禦災害要求緊急供電時,電業不得拒絕,其所需費用,由該機關負擔。
政府機關為防禦災害要求緊急供電時,電業不得拒絕,其所需費用,由該機關負擔。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五章
監 督
監督及管理
立法說明
一、章次修正。

二、章名修正為「監督及管理」。
第七十五條
電器承裝業,應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並於一個月內加入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始得營業。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不得拒絕其加入。

用戶用電設備工程應交由電器承裝業承裝、施作及裝修,並在向電業申報竣工供電時,應檢附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核發之申報竣工會員證明單,方得接電。但其他法令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

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工程由依法登記執業之電機技師設計或監造者,其圖樣設計資料及說明書或竣工報告單送由電業審查核定時,應檢附電機技師公會核發之會員證明,方得審查核定或接電。

前項之技師,應加入執業所在地之技師公會後,始得執行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工程之設計或監造等業務,技師公會亦不得拒絕其加入。

電器承裝業應聘電器承裝相關類科技能檢定合格取得證書者,或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五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考驗合格,取得證書之電匠,從事電器承裝相關工作。

電器承裝業登記、撤銷或廢止登記及管理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電器承裝業,應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並於一個月內加入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始得營業。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不得拒絕其加入。

用戶用電設備工程應交由電器承裝業承裝、施作及裝修,並在向電業申報竣工供電時,應檢附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核發之申報竣工會員證明單,方得接電。但其他法令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

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工程由依法登記執業之電機技師設計或監造者,其圖樣設計資料及說明書或竣工報告單送由電業審查核定時,應檢附電機技師公會核發之會員證明,方得審查核定或接電。

前項之技師,應加入執業所在地之技師公會後,始得執行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工程之設計或監造等業務,技師公會亦不得拒絕其加入。

電器承裝業應聘電器承裝相關類科技能檢定合格取得證書者,或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五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依法考驗合格,取得證書之電匠,從事電器承裝相關工作。

電器承裝業登記、撤銷或廢止登記及管理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七十五條之一
裝有電力設備之工廠、礦場、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受電電壓屬高壓以上之用電場所,應置專任電氣技術人員或委託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負責維護與電業供電設備分界點以內一般及緊急電力設備之用電安全,並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登記。

用電場所違反前項規定,主管機關應通知其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會同電業停止供電。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應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並於一個月內加入相關用電設備檢驗維護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始得營業。相關用電設備檢驗維護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不得拒絕其加入。

第一項場所之認定範圍及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專任電氣技術人員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登記、撤銷或廢止登記及管理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裝有電力設備之工廠、礦場、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受電電壓屬高壓以上之用電場所,應置專任電氣技術人員或委託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負責維護與電業供電設備分界點以內一般及緊急電力設備之用電安全,並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登記。

用電場所違反前項規定,主管機關應通知其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得會同電業停止供電。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應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並於一個月內加入相關用電設備檢驗維護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始得營業。相關用電設備檢驗維護工程工業同業公會不得拒絕其加入。

第一項場所之認定範圍及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專任電氣技術人員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登記、撤銷或廢止登記及管理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三十四條之一
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屬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工程範圍者,其設計及監造,應由依法登記執業之電機技師或相關專業技師辦理。所定工程範圍外,應由電機技師或電器承裝業辦理。但該工程僅供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自用時,得由該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內,依法取得電機技師或相關專業技師證書者辦理設計及監造。

前項用戶用電設備工程範圍應依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本法修正施行前既有電業實施之工程範圍為準;其修正時,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商全國性電機技師公會、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及其他相關公會定之。

電業或用戶未依第一項規定辦理者,其屬於電業設備者,主管機關應禁止電業使用該設備;其屬於用戶用電設備者,電業對該設備不得供電。
電業設備或用戶用電設備屬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工程範圍者,其設計及監造,應由依法登記執業之電機技師或相關專業技師辦理。所定工程範圍外,應由電機技師或電器承裝業辦理。但該工程僅供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自用時,得由該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內,依法取得電機技師或相關專業技師證書者辦理設計及監造。

前項用戶用電設備工程範圍應依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本法修正施行前既有電業實施之工程範圍為準;其修正時,中央主管機關應會商全國性電機技師公會、相關電氣工程工業同業公會及其他相關公會定之。

電業或用戶未依第一項規定辦理者,其屬於電業設備者,主管機關應禁止電業使用該設備;其屬於用戶用電設備者,電業對該設備不得供電。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
第七十六條
電業負責人應於就任十五日內,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案。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負責人之相關規範已於公司法中規範,爰予刪除。
第七十七條
電業辦理不善時,中央主管機關或地方主管機關,得限期令其改善。逾期不改善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依職權或據地方主管機關呈請,令更換其負責人,如仍不改善,得撤銷其電業權。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現行條文所述「電業辦理不善」,語意未臻明確,而電業管制機構得廢止電業執照之情形已於第八十六條中規範,爰配合刪除。
第七十八條
中央主管機關,對於電業設備,認為與政府工業政策不相配合時,準用前條之規定。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現行條文第七十八條並無規範之必要,爰予刪除。
第七十九條
中央主管機關,對於電業年終決算所獲得之利潤率,低於其依第六十條原則核定之標準時,得准其申請加價,高於該項標準時,應以超過之半數為電業之公積,其餘半數為減低電價之用。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電價之調整可依第六十五條有關修正電價之規定辦理,爰予刪除。
第八十條
電業應按月將其業務狀況,編具簡明月報,並應於每屆營業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編具年報,分送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備查。

前項報告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八十一條 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對於電業報告,得令其補充說明或派員檢查。
電業及電力調度中心應按月將其業務狀況、電能供需及財務狀況,編具簡明月報,並應於每屆營業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編具年報,分送電業管制機構及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電業管制機構或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前項報告,得令其補充說明或派員查核。

第一項報告之內容及格式,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現行條文第八十條與第八十一條同屬有關營業報告事項,爰修正合併規定。

三、現行條文第八十條第一項列為第一項,因本項業務屬於電業及電力調度之監督與管理事宜,且電能供需攸關長期電力系統供電穩定,爰明定簡明月報及年報,應分送電業管制機構及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四、參酌證券交易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明定年報送查期限為營業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內提送。

五、現行條文第八十一條移列第二項,配合第一項之修正,將「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修正為「電業管制機構或中央主管機關」,並將「電業報告」修正為「前項報告」。

六、現行條文第八十條第二項列為第三項,並酌作修正。
第八十二條
自用發電設備之供電、設置、防護、通報及與電信線路共架,準用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至四十四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九條及第五十一條規定。

聯結於電力網之自用發電設備,準用第十三條及第十四條規定繳交相關費用。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明定自用發電設備規範所準用電業應遵循之工程、安全防護及事故報告等之規定。

三、自用發電設備應依電力調度規則之規定,接受電力調度中心之調度,並繳交相關之費用。
第八十三條
發電業設有核能發電廠者,於其核能發電廠營運期間,應每年按其核能發電之總發電量繳交一定金額充作基金,作為放射性廢棄物處理、運送、貯存、最終處置及設施除役等相關工作所需費用。

前項基金之計算公式、繳交期限、收取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明定電業設有核能發電廠者,應提撥經費,以充作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並參酌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第五條規定訂定本基金之用途。

三、放射性廢棄物處理、運送、貯存、最終處置及設施除役等相關工作所需費用,係包括每個階段工作所需回饋之金額。

四、第二項明定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依本條繳交基金之計算公式、期限、收取程序等辦法。
第八十五條
未取得電業執照而經營電業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新臺幣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或得勒令停止營業;屆期未改善或不遵從而繼續營業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經營電業應依本法規定經電業管制機構許可,取得電業執照後始得營業,無照營業之不法業者,不但侵犯其他合法電業之權益,亦有公共安全隱憂。

三、本條處罰額度係考量電業規模、投資金額及獲利可能性,並參酌石油管理法第三十九條及營造業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之處罰額度,以嚇阻業者為不法之行為,以杜其獲取不法利益。

四、考量電力供應穩定及公共安全,電業管制機構應令該等無照營業之業者依本法申請電業執照,並得勒令停止其不法之營業;該不法業者倘未改善或繼續營業,則應予以按次處罰,以加重嚇阻作用,俾保護公眾安全及合法業者權益。
第六章
小型電業
立法說明
一、本章名刪除。

二、因電業供電容量分級標準已予取消,且本章各條條文均可涵蓋於其他各章之規定,故本章及現行條文第八十六條至第九十六條予以全數刪除。
第八十六條
電力調度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新臺幣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七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核定之收費費率而任意增收費用。

二、未依規定期限或數額,提撥或補足營運保證金。

三、未依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專責經營電力調度業務。

有前項之情形,電業管制機構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電力調度中心係整體電力市場之核心,其違法行為倘有影響全體電業經營、違害市場秩序或致生公共危險者,其嚴重程度均較單一電業為重,應予以較嚴重之處罰。該項情形包括:

(一)未依規定收費費率收取費用,將影響所有電業及用戶,或圖利特定業者,影響市場秩序。

(二)未依規定提撥或補足營運保證金,將影響電力調度中心持續營運,致影響整體電力市場運作。

(三)未專責經營電力調度業務,將影響電力市場運作及電力調度中心營運。

三、考量現有電力市場規模、電力調度中心營運費用及其違法行為之影響範圍,爰於第一項規定其處罰額度為新臺幣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七百五十萬元以下。

四、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八十七條
小型電業權之有效期間為十年,期滿一年前得申請展期,每次以五年為限,不擬繼續經營者,亦應於期滿一年前報告。
立法說明
本條刪除。
第八十八條
小型電業,得不設置主任技術員。
立法說明
本條刪除。
第八十九條
小型電業,擬定或修正營業規則、電價及其各種收費率,應於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公告之。
立法說明
本條刪除。
第九十條
電力調度中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規避、妨礙或拒絕電業管制機構之命令或查核。

二、未依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公告各種收費費率。

三、未依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送請備查,或違反同條第二項規定,拒絕補充說明或查核。

有前項之情形,電業管制機構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配合電力調度中心成立,其違反有關電業管制機構管理及命令之作為義務,爰增訂本條處罰規定。

三、第一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第一款及第三款係規定電力調度中心拒絕電業管制機構之命令、補充說明或查核之處罰。

(二)第二款規定電力調度中心未公告其收費標準之處罰。

四、雖違反本條情形係電力調度中心對電業管制機構管理之抗拒,影響程度較有限,惟電力調度中心所有之資訊均影響整體市場,倘其有意掩蓋資訊,將影響電力市場運作及管理,爰規定處罰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五、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九十一條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三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建立或更新電力網地理資訊管理系統,或拒絕補充說明或檢查。

二、未依第七十三條規定置主任技術員。

三、違反第七十八條第二項規定,規避、妨礙或拒絕查驗。

有前項之情形,中央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因應本法對電業之管理規定,因電業違反該等作為義務將使供電設備無常供電,影響用戶用電權益,爰增訂電業違反中央主管機關有關維持公共安全及供電穩定之管理及命令時,處罰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

三、第一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配合新增第三十五條第二項,增訂第一款之處罰。

(二)第二款為現行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移列,並配合變更,爰予修正。

(三)第三款明定處罰電業有規避、妨礙或拒絕中央主管機關對安全保護設施查驗之行為。

四、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九十二條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期限辦理延展。

二、未依第三十案條第三項規定期限申請換發電業執照。

三、未依第六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公告電價或各種收費費率。

四、未依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送請備查,或違反同條第二項規定,拒絕補充說明或查核。

有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之情形,電業管制機構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 本條新增。

二、 本條規範電業違反本法規定之辦理期限、報告義務及公告義務,因其影響層面有限,考量電業資本額均以千萬計,爰規定違反本條作為之規定應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三、第一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第一款、第二款:未依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於電業執照期滿前申請延展,及未於公司設立登記變更後三十日內申請換發電業執照。

(二)第三款:未公告經電業管制機構核定之電價或各種收費費率,有意隱瞞其收費基準。

(三)第四款:業務及財務狀況未送中央主管機關及電業管制機構備查,或拒絕電業管制機構對業務及財務報告要求之補充說明或查核。

四、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就第二款有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九十三條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四十七條規定於接獲通知後應立即派員施行防護措施。

二、未依第四十九條規定通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

三、未依第五十七條但書規定期限申報或通知。

四、未依第六十九條規定,停電未逾十五日不報請核准者。

有前項之情形,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本條明確規範由地方主管機關處罰之行為樣態。

(二)本條違反義務,其程度與前條相當,爰規定處罰相同額度之罰鍰。

(三)本條違反樣態包括:

1.第一款為第一百零七條第三款移列規範,配合第四十七條規定之調整未於接獲通知後應立即派員施行防護措施。

2.違反第四十九條發生緊急災害及依第五十七條因避免災害擴大採取措施之通報義務及通報期限。

3.發生第六十九條得停電事由,未依規定進行報告及送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准、公告。

三、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九十四條
小型電業負責人,應於就任十五日內,報請地方主管機關備案。
立法說明
本條刪除。
第九十五條
小型電業,得不適用第三十八條之規定。
立法說明
本條刪除。
第九十六條
電器承裝業或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七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七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加入相關工業同業公會。

二、聘僱未具第七十四條第五項規定資格之人員從事電力工程相關工作。

有前項之情形,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有前項第一款之情形,情節嚴重者,並得勒令停止營業三個月至六個月或廢止登記。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之規定理由如次:

(一)電器承裝業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係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爰規定本條處罰由地方主管機關為之。

(二)本條處罰樣態係屬地方主管機關對業者之管理規範及業者之作為義務,考量電器承裝業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之經營規模,及違反本法規範之管理規定及作為義務將影響公共安全及供電穩定,並參酌營造業法處罰額度,爰規定其處罰額度為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三)本法違反樣態包括:

1.第一款:未加入相關同業公會。

2.第二款:聘用不具法定資格之技術人員從事電力工程相關工作。

三、第二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明定通知限期補辦手續及按次處罰規定。

(二)參照現行電器承裝業管理規則及專任電氣技術人員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管理規則規定,並配合該二規則廢止登記之處罰規定,情節嚴重者,得勒令停止營業三個月至六個月或廢止登記。
第七章
自用發電設備
自用發電設備
立法說明
章名未修正
第九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具第七十四條第五項規定資格者從事電力工程相關工作。

二、裝有電力設備之工廠、礦場、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受電電壓屬高壓以上用電場所之負責人違反第七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未辦理登記。

有前項之情形,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有前項第二款之情形,並得會同電業停止供電。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第一項之立法理由如次:

(一)明定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機關處罰之對象、樣態及額度。

(二)處罰主體為自然人,考量我國薪資水準,爰規定處罰額度為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三)違反樣態包括:

1.第一款:未具第七十四條第五項所定資格,而從事電力工程相關工作。

2.第二款:依第七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應辦理登記之用電場所負責人,未向地方主管機關辦理登記。

三、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一百條
第六十二條規定之售電業生效日期,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前項生效日期,電業管制機構得視第六十條第三項轉供用戶開放至高壓用戶時評估檢討。
立法說明
參考國際案例,售電業之開放宜考量用戶間之公平對待及電費之合理支應,售電業者並應具計量等軟硬體設備,故建議購電選擇權開放至高壓用戶時再開放售電業。
第九十九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進行電力技術規範研究、電力設備測試、提高電力系統可靠度及供電安全,得輔導並成立財團法人電力研究試驗所。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由於科技發展快速,電力工程技術日新月異,其標準規範宜由專業機構隨時研究檢討,以配合社會實際需要。另電力設備亦趨精密複雜,其測試技術具高度專業性,且測試設備投資回收較慢。此外,鑒於電力系統可靠度及安全影響供電及電力市場甚鉅,其標準及規範需長期追蹤及研究,故宜建立一獨立之專責機構負責,以確保電力工程及系統可靠度與品質,強化電力系統,提高供電安全,及提升國內電力技術水準。
第八章
罰 則
立法說明
一、章名未修正

二、章次調整
第八十四條
電業及達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自用發電設備,應每年按其不含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部分之總發電量繳交一定金額充作基金,作為清潔能源補貼、能源研究發展、節約電能、電力普及、公用路燈補貼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之用途。

依前項規定應繳交之基金數額,由中央主管機關考量能源政策及公平負擔原則,依使用能源之種類及效率定之;其基金之計算公式、繳交期限、收取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鼓勵促進再生能源與天然氣之發展,及能源研究發展、節約能源與電力普及之需,並承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對於電業及一定容量以上之自用發電設備繳交發展再生能源之基金規定,爰於第一項規定電業及一定容量以上之自用發電設備,每年按其不含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部分之總發電量繳交一定金額充作基金。

三、第二項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考量如能源配比等能源政策及各種燃料價格差距之公平負擔原則,依燃料種類及機組效率之不同,訂定不同基金繳交費率,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本條基金之基金計算公式、收取程序等相關事項之辦法,俾利實務運作。

四、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之規定,其所設立之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與本基金之用途重疊,為接續該基金,並避免綜合電業、電業及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自用發電設備重複繳交基金,將增訂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之落日條款,以避免重複繳交情事。
第一百零五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授權中央主管機關訂定施行細則,俾利本法施行。
第一百零六條
自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民營公用事業監督條例有關電力及其他電氣事業之規定,不再適用。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因本法修正後,發電業及售電業開放民間申設,且定位為非公用事業,爰明定其排除民營公用事業監督條例相關規定之適用。
第一百零七條
電業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其負責人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一、於法令或核定之營業規則外,向用戶索取任何費用者。

二、不依核定之電價或各種收費率或用電底度,任意向用戶增收費用者。

三、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第八十二條,關於工程安全之規定,在其供電區域足以發生災害者。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原處罰之行為態樣有二,分別為超收費用及違害公共安全。有關第一款及第二款超收費用部分,其刑度應未達刑罰,爰刪除該行為之刑罰。

三、有關第三款足以發生災害部分,係涉公共安全,刑法已有相關處罰規定,且該款所列各條次有關工程安全之規定,係行政管理要求,爰刪除該款之刑罰。

四、因本法要求之行為主體均為電業,行政罰已可達本法之行政管理需求,爰本章罰則改以行政罰處罰。
第一百零八條
電業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其負責人各處三百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七條第一項、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擅自變更其營業區域,或供電於其營業區域以外者。

二、違反第十八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於未經核准前,即施工或營業者。

三、違反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規定,不申請核准者。

四、違反第三十條第一項規定而停業者。

五、違反第五十五條規定,怠於申報者。

六、違反第七十條規定,任意間斷供電者。

七、違反第七十一條規定,不報請核准而停電者。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七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拒絕接受指定執行電力調度業務。

二、未依第十二條規定接受調度。

三、違反第二十七條規定,拒絕電力網互聯。

四、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三項規定,未經核准而擅自停業或歇業。

五、違反第三十一條規定併購。

六、未依第三十六條規定達成電能來源之燃氣占比。

七、未依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準備適當備用供電容量。

八、違反第六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未規劃或興建營業區域內之電力網。

九、違反第六十一條第三項規定,拒絕營業區域內用戶之供電請求。

十、違反第六十一條第四項規定,對特定對象有不當之差別待遇或未經許可而拒絕將電力網提供電業使用。

十一、違反六十二條規定,設置主要發電設備或售電予非公告之用戶。

十二、未依第六十八條規定供電。

十三、違反第六十九條規定,停電逾十五日不報請核准者。

十四、未依第七十二條規定,拒絕政府機關要求緊急供電。

有前項之情形,電業管制機構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有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第七款至第十二款情形之一,經依前項規定連續處罰達三次者,並得廢止其電業執照。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將罰鍰單位修正為新臺幣及提高額度,並修正處罰主體為電業本身,以符社會現況。

三、第一項係由現行條文第一百零八條各款移列,其修正理由如次:

(一)第一款新增。明定於電力調度中心成立前,為維持電力市場運作,由電業管制機構指定執行電力調度業務之綜合電業,拒絕接受指定,或接受指定而不執行者之處罰。

(二)配合第十二條對電力網之強制調度規定,新增第二款。

(三)現行條文第一款,配合電業權的刪除,非公用事業已無營業區域限制,爰予刪除。

(四)配合第二十七條網路互聯義務規定,新增第三款處罰規定。。

(五)現行條文第四款配合條次變更,酌作修正。

(六)現行條文第三款修正後移列第五款,並配合條次變更,酌作修正。

(七)新增第六款至第十一款,配合電業經營型態、燃氣占比義務、備用供電容量義務、電力網規劃興建義務、個別供電義務、提供網路使用義務及售電業應有營業行為規定,明定相關之處罰樣態。

(八)現行條文第六款移列第十二款,並配合條次變更,酌作修正。

(九)現行條文第七款移列第十三款,並配合條次變更,酌作修正。

(十)第十四款新增。電業拒絕政府機關為預防災害提供緊急用電,將造成更大災害,應予處罰。

(十一)現行條文第二款移列第八十七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規範。

(十二)現行條文第五款移列第九十二條第一項第三款規範。

四、本條違反樣態係破壞電力市場秩序,危害供電穩定及違反法定義務,其影響層面均涉及整體電力市場,爰處罰該等違規電業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七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五、電業違反強制調度義務、供電義務及網路提供使用義務,將影響用戶及其他電業權益,為提高罰則效果,爰增訂第二項連續處罰規定,並於第三項明定經處罰三次,將得廢止電業執照。
第一百零九條
(第五款)

五、不依第四十條規定,置備各種必要之電表儀器者。
電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未依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裝置電業設備。

二、未依第三十七條至第四十條規定之電壓及頻率標準供電。

三、未依第四十二條規定置備各種必要之電表儀器者。

四、未依第四十三條規定裝置保安設備。

五、未依第四十四條規定檢驗並記載檢驗結果。

六、未依第五十一條規定設置電業線路。

有前項之情形,關於工程安全之規定,在其供電區域足以發生災害者,中央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現行條文第一百零七條第三款移列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並新增第七款。明定電業未依規定設置或檢驗電業設備、電信線路或用戶用電設備,致有公共危險發生之虞之處罰。

二、現行條文第五款移列第三款。

三、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一百十條
自用發電設備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三百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九十八條規定,不申請許可或核准者。

二、違反第九十九條規定設置線路者。

第一百十一條 自用發電設備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依第一百零一條或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申請登記或變更登記者。

二、不依第一百零三條規定,造送報告者。
設置自用發電設備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七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而設置。

二、違反第八十條第一項關於銷售電能或售電與電業以外之用戶之規定。

有前項之情形,直轄市、縣(市)主管或電業管制機構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設置自用發電設備者有第一項之情形,其裝置容量為二千瓩以上者,由電業管制機構處罰;其裝置容量為未滿二千瓩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罰。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係參酌現行條文第一百十條及第一百十一條予以修正,其修正理由如次:

(一)將罰鍰單位修正為新臺幣及提高額度,並酌作文字修正,以符社會現況。

(二)配合條次變更,爰將現行第一百十條第一款及第一百十一條未申請許可情形之處罰,合併移列第一款。

(三)新增第二款。明定售電與電業超過第八十條規定比例,及售電與電業以外之用戶之處罰。

(四)配合已刪除現行條文第九十九條,刪除現行條文第一百十條第二款處罰規定。

三、增訂第二項不為改善時連續處罰之規定。

四、配合第八十條修正裝置容量為二千瓩以上者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裝置容量為未滿二千瓩係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爰於第三項規範本條之處罰,由許可之主管機關為之。
第一百十二條
電器承裝業,違反第七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或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違反第七十五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者,處二百元以下罰鍰,並得勒令停止營業。
未辦理登記而經營電器承裝業或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有前項之情形,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並得勒令停止營業;屆期未改善或不停止營業者,得按次處罰。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之修正理由如次:

(一)現行條文一百十二條分列第九十五條及第九十六條規範。

(二)將罰鍰單位由銀元修正為新臺幣,並提高罰鍰金額及增訂按次處罰之規定,以達嚇阻效果。

(三)未辦理登記而經營電器承裝業或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其執行之業務將嚴重影響公共安全及供電穩定,使公共災害發生機率增加,考量電器承裝業及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經營規模,爰規定無照經營者,處罰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三、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九十七條
同業公會違反第七十四條第一項或第七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拒絕業者加入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裝有電力設備之工廠、礦場、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及受電電壓屬高壓以上用電場所之負責人,違反第七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未置專任電氣技術人員或未委託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者,負責維護與電業供電設備分界點以內電力設備之用電安全者,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有前二項情形之一,主管機關得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有第二項之情形,主管機關並得會同電業停止供電。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落實「業必歸會」,同業公會拒絕業者加入,將使業者不受公會管理,影響該業之管理,並使該業者受前條之處罰,爰第一項規定同業公會拒絕業者加入,應受與前條相同額度之處罰。鑒於同業公會之主管機關為中央主管機關(即經濟部),爰規定其處罰由經濟部為之。

三、用電場所未置專任電氣技術人員,或未委託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將影響用電安全及危害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爰第二項規定由地方主管機關進行處罰並將現行條文第七十五條之一第二項限期改善及停止供電規定一併納入。

四、為提高罰則效果,增訂第二項有關屆期未改善,得按次處罰之規定。
第一百十三條
電匠違反第七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者,處一百元以下罰鍰,並得勒令停止工作。
立法說明
一、本條刪除。

二、本法修正施行後,已無相關規定,爰刪除本條。
第九章
附 則
立法說明
章名未修正。
第一百十四條之一
主管機關依本法規定受理申請許可、查驗、核給證照或登記,應收取審查費、證照費或登記費;其收費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主管機關及電業管制機構依本法規定受理申請許可、查驗、核給證照或登記,應收取審查費、證照費或登記費;其收費標準,由電業管制機構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因本條業務屬於各種收費費率核定事宜,爰依第四條之規定,責成電業管制機構辦理。
第一百零二條
本法中華民國○年○月○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依法取得電業執照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後六個月內,申請換發電業執照;屆期未辦理或已辦理而仍不符本法規定者,其原領之電業執照,由電業管制機構公告註銷之;經註銷後仍繼續營業者,依第八十四條規定處罰。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配合本法本次修正後電業之經營形態,電業執照應予換發,俾明各電業之經營方式,爰明定應於本法本次修正施行後六個月內申請換發電業執照;屆期未辦理或已辦理而仍不符本法規定者,公告註銷電業執照;經註銷後仍繼續營業者,則依違規營業處罰。
第一百零三條
本法中華民國○年○月○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專營發電業務,經核定為公用事業之發電業者,其因屬公用事業而取得之權利,得保障至原電業執照營業年限屆滿為止。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依第四條規定,發電業係屬非公用事業,惟目前獲准籌設之民營電廠,業經行政解釋為公用事業,為保障其既得之權利,爰增訂本條。
第一百十四條
本法施行前,各電業訂立之專營合約及營業規則,如與本法之規定不符,應於本法施行後六個月內修正之。
本法中華民國○年○月○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電業訂立之營業規則及規章,與本法規定不符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後一年內修正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為避免營業規則修正時間倉促,未能修正周全,或條文修正幅度過大,電業及用戶均難以適應,影響雙方權益,故建議延長修正期限為1年內。
第一百十五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