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基準
比較對象
林為洲等18人 105/04/01 提案版本
顧立雄等31人 105/05/13 提案版本
第一百三十三條
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

對於應扣押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得命其提出或交付。
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

前項得沒收之物,指違禁物、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犯罪所生之物及犯罪所得。
對於應扣押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得命其提出或交付。
立法說明
一、因刑法第三十八條之一沒收犯罪所得之範圍,包括違法行為所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而本條第一項得扣押沒收之物,除違禁物、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及犯罪所生之物外,納入債權等財產利益,以達犯罪所得終局沒收之目的,並杜絕爭議,爰增訂本條第二項。

二、犯罪所得類型可分別為動產、不動產、債權及其他財產權,扣押之範圍亦隨扣押財產類型之多元化而不同,除對物移轉占有之狹義扣押外,同樣也包括對不動產、債權及其他財產權之禁止處分。

三、原第二項移列至第三項。
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

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
對於應扣押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得命其提出或交付。

扣押不動產、船舶、航空器,得以通知主管機關為扣押登記之方法為之。
扣押債權得以發扣押命令禁止向債務人收取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向被告或第三人清償之方法為之。
依本法所為之扣押,具有禁止處分之效力。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未修正。

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修正公布,定於一○五年七月一日施行之刑法(下稱新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項及第三十八條之一第三項新增沒收不能或不宜執行時,應追徵其價額之規定,為預防犯罪嫌疑人、被告或第三人脫產規避追徵之執行,必要時應扣押其財產。但本條第一項之扣押,其標的除得為證據之物外,僅限於得沒收之特定物,顯與為達保全追徵目的,而對沒收物所有人一般財產所為扣押不同。基於強制處分應符合法律保留原則之考量,自有新增以保全追徵為目的之扣押規定之必要。爰配合增訂本條第二項。

三、現行條文第二項未修正,移列第三項。

四、關於不動產、船舶、航空器之保全方法,不限於命其提出或交付,民事強制執行法所規定通知主管機關為查封登記之查封保全方法,亦得酌採之,現行條文第二項規定有欠完備。爰參考強制執行法第七十五條第一項、第一百十四條第一項、第一百十四條之四第一項之規定,增訂本條第四項。

五、得沒收之物,其範圍係依實體法之規定,權利自亦包括在內。惟本法關於扣押債權之方法,尚乏明文,亦有欠備,爰參考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及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C條第三項之立法例,增訂本條第五項。

六、扣押應具有禁止處分之效力,否則無從達到澈底剝奪犯罪所得,及兼顧善意第三人權益之保障,爰參考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C條第五項、日本組織犯罪處罰及犯罪收益規範法第二十五條前段之立法例,增訂本條第六項。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
為保全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項及第三十八條之一第三項對於沒收無法執行時,設有替代價額之追徵規定。為防止被告或第三人脫產以規避追徵,必要時得酌量扣押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以符犯罪所得不當得利不得為任何所有之立法精神。
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應經法官裁定。

前項裁定,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應受扣押裁定之人及扣押標的。但應受扣押裁定之人不明時,得不予記載。

三、得執行之有效期間及逾期不得執行之意旨;法官並得於裁定中,對執行人員為適當之指示。

核發前項裁定之程序,不公開。
立法說明
一、本條係新增。
二、現行法關於搜索,原則上,應依法官之搜索票為之,即採法官保留原則,附隨搜索之扣押亦同受其規範。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與附隨搜索之扣押本質相同,自應一體適用法官保留原則。爰參考本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第一項、第一百十一e條第一項,及日本組織犯罪處罰及犯罪收益規範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四十二條第一項之立法例,增訂本條第一項。

三、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原則上既採法官保留原則,扣押所依據之案由、扣押標的為何人所有之何種財產及其範圍,自均應記載於扣押裁定,始符合令狀主義及保障人權之要求,爰增訂本條第二項第一、二款。

四、扣押裁定應有一定執行期間之限制;且扣押係經由法官裁定,法官於裁定時,自得對執行人員為適當之指示,爰增訂本條第二項第三款。

五、為避免證物滅失或應被沒收財產之人趁隙脫產,核發扣押裁定之程序,不應公開之,爰增訂本條第三項。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
偵查中檢察官認有為前條扣押之必要者,應以書面記載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款之事項,並敘述理由,聲請該管法院裁定。但有相當理由認為情況急迫,有立即扣押之必要時,得由檢察官逕行扣押,或指揮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

檢察官為前項但書之扣押者,應於實施後三日內陳報該管法院。法院認為不應准許者,應於五日內撤銷之。

第一項之聲請經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立法說明
一、本條係新增。
二、本法關於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原則上採法官保留原則,故偵查中,檢察官認有為前條扣押之必要者,應先聲請法院裁定後始得為之;惟於情況急迫時,應得逕行扣押以資因應。又為慎重其程序,且使法院知悉扣押之內容,聲請扣押裁定,應以書狀為之,並記載應扣押之財產及其所有人。爰參考本法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一第一項規定,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第一項,第一百十一e條第一項、第二項,及日本組織犯罪處罰及犯罪收益規範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四十二條第一項之立法例,增訂本條第一項。

三、為避免檢察官濫用逕行扣押,對人民權利造成不必要之侵害,自應課以陳報法院進行事後審查之義務,以維程序正義。爰參考本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增訂本條第三項。至於非法逕行扣押及扣押後未依法陳報者,如扣押物係可為證據之物,則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之四條規定之適用,附予敘明。

四、第一項扣押之聲請經駁回者,如有必要,自得再為聲請,並無抗告之實益,爰增訂本條第三項。
第一百三十六條
扣押,除由法官或檢察官親自實施外,得命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

命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扣押者,應於交與之搜索票內,記載其事由。
扣押,除由法官或檢察官親自實施外,得命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

命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扣押者,應於交與之搜索票或扣押裁定內,記載其事由。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未修正。

二、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已新增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裁定,第二項爰配合增訂「或扣押裁定」,以資適用。
第一百三十七條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或扣押時,發現本案應扣押之物為搜索票所未記載者,亦得扣押之。

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或扣押時,發現本案應扣押之物為搜索票或扣押裁定所未記載者,亦得扣押之。

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三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立法說明
一、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已新增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裁定,第一項爰配合增訂「或扣押裁定」,以資適用。

二、第二項未修正。
第一百四十一條
得沒收之扣押物,有喪失毀損之虞或不便保管者,得拍賣之,保管其價金。
得沒收之扣押物,有喪失毀損、嚴重減損價值之虞、不便保管或保管需費過鉅者,得變價之,保管其價金。
立法說明
為使扣押物得維持其價值,爰參酌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l條第一項之規定,訂定扣押物有嚴重減損價值之虞者及保管需費過鉅者,有即時變價之必要,以保存價值,而變價不以拍賣為限,修正本條。
得沒收或追徵之扣押物,有喪失毀損、減低價值之虞或不便保管、保管需費過鉅者,得變價之,保管其價金。

前項變價,偵查中由檢察官為之,審理中法院得囑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代為執行。
立法說明
一、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項新增保全追徵之規定,本條第一項爰配合增訂「追徵」,以資適用。又扣押財產有減低價值,或保管需費過鉅顯不符合比例原則之情形,自得斟酌具體個案之需求,及時予以變價而保管其價金。又變價方法,亦不限於拍賣,例如金、銀物品或其他有市價之物品,即不以拍賣為必要。爰參考強制執行法第六十條第一項之規定,及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l條第一項之立法例,修正本條第一項。

二、變價之執行,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具有相當經驗,實務上亦有囑託執行之例,為有效利用既有設備與人力資源,爰參考行政訴訟法第三百零六條第一項之規定,增訂本條第二項。
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
法院或檢察官依扣押財產所有人之聲請,認為適當者,得以裁定或命令定相當之擔保金,於財產所有人繳納後,撤銷扣押。

法院於前項之裁定前,得徵詢檢察官之意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本條參考日本組織犯罪處罰及犯罪收益規範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及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c條第六項規定,以擔保金替代扣押,即繳納擔保金後撤銷扣押,兼顧扣押財產所有權人之利益,爰增訂本條第一項,以符彈性運用。

三、檢察官於偵查中為扣押,起訴繫屬法院後,法院依財產所有人聲請,裁定以繳納擔保金取代財產之扣押,並核定相當之擔保金額是否適當,為求周延,得徵詢檢察官意見。
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
得沒收或追徵之扣押物,法院或檢察官依所有人之聲請,認為適當者,得以裁定或命令定相當之擔保金,於繳納後,撤銷扣押。

第一百十九條之一之規定,於擔保金之存管、計息、發還準用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係新增。
二、得沒收或追徵之扣押物,如有作為其他利用之必要,如權衡命所有人繳納相當之擔保金,亦可達扣押之目的時,自應許所有人聲請以相當之擔保金,取代原物扣押。爰參考德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一C條第六項,及日本組織犯罪處罰及犯罪收益規範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之立法例,增訂本條第一項。

三、本條規定之擔保金與本法所規定替代羈押之保證金性質相當,自有準用本法第一百十九條之一關於保證金存管、計息、發還規定之必要,爰增訂本條第二項。
第一百四十三條
被告、犯罪嫌疑人或第三人遺留在犯罪現場之物,或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任意提出或交付之物,經留存者,準用前四條之規定。
被告、犯罪嫌疑人或第三人遺留在犯罪現場之物,或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任意提出或交付之物,經留存者,準用前五條之規定。
立法說明
配合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之增訂,修正本條準用之規定。
第一百四十五條
法官、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及扣押,除依法得不用搜索票之情形外,應以搜索票示第一百四十八條在場之人。
法官、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執行搜索及扣押,除依法得不用搜索票或扣押裁定之情形外,應以搜索票或扣押裁定示第一百四十八條在場之人。
立法說明
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已新增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裁定,爰配合增訂「或扣押裁定」,以資適用。
第三百十條
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分別情形記載左列事項: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

二、對於被告有利之證據不採納者,其理由。

三、科刑時就刑法第五十七條或第五十八條規定事項所審酌之情形。

四、刑罰有加重、減輕或免除者,其理由。

五、易以訓誡或緩刑者,其理由。

六、諭知保安處分者,其理由。

七、適用之法律。
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分別情形記載左列事項: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

二、對於被告有利之證據不採納者,其理由。

三、科刑時就刑法第五十七條或第五十八條規定事項所審酌之情形。

四、刑罰有加重、減輕或免除者,其理由。

五、易以訓誡或緩刑者,其理由。

六、諭知沒收、保安處分者,其理由。

七、適用之法律。
立法說明
配合刑法關於沒收制度之重大變革,沒收已非從刑,故增訂有罪判決書理由之記載事項包括沒收,以應實需。
第三百十條之三
除於有罪判決諭知沒收之情形外,諭知沒收之判決,應記載其裁判之主文、構成沒收之事實與理由。理由內應分別情形記載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其認定之理由、對於被告有利證據不採納之理由及應適用之法律。
立法說明
一、本條係新增。
二、諭知沒收之判決,除附隨於有罪判決者,應依本法第三百零九條、第三百十條規定記載外,其他情形,沒收之諭知亦應於判決主文中記載,並應適當說明形成心證之理由,俾利上級法院審查,爰增訂本條規定。
第四百零四條
對於判決前關於管轄或訴訟程序之裁定,不得抗告。但下列裁定,不在此限:

一、有得抗告之明文規定者。

二、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身體檢查、通訊監察、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裁定及依第一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裁定。

三、對於限制辯護人與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之裁定。
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裁定已執行終結,受裁定人亦得提起抗告,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對於判決前關於管轄或訴訟程序之裁定,不得抗告。但下列裁定,不在此限:

一、有得抗告之明文規定者。

二、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變價、擔保金、身體檢查、通訊監察、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裁定及依第一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裁定。

三、對於限制辯護人與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之裁定。

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裁定已執行終結,受裁定人亦得提起抗告,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立法說明
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扣押物變價及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擔保金之裁定,為賦予當事人救濟之機會,爰修正本條第一項第二款。
對於判決前關於管轄或訴訟程序之裁定,不得抗告。但下列裁定,不在此限:

一、有得抗告之明文規定
立法說明
法院所為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項扣押物之變價及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第一項擔保金之裁定,應賦予當事人救濟之機會,爰修正本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
第四百十六條
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下列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處分已執行終結,受處分人亦得聲請,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一、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處分、身體檢察、通訊監察及第一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處分。

二、對於證人、鑑定人或通 譯科罰鍰之處分。

三、對於限制辯護人與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之處分。

四、對於第三十四條第三項指定之處分。

前項之搜索、扣押經撤銷者,審判時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

第一項聲請期間為五日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起算。

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規定,於本條準用之。

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於聲請撤銷或變更受託法官之裁定者準用之。
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下列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處分已執行終結,受處分人亦得聲請,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一、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變價、擔保金、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處分、身體檢查、通訊監察及第一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處分。

二、對於證人、鑑定人或通 譯科罰鍰之處分。

三、對於限制辯護人與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之處分。

四、對於第三十四條第三項指定之處分。

前項之搜索、扣押經撤銷者,審判時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

第一項聲請期間為五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起算。

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規定,於本條準用之。

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於聲請撤銷或變更受託法官之裁定者準用之。
立法說明
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扣押物變價及第一百四十一條之一擔保金之處分,為賦予當事人救濟之機會,爰修正本條第一項第一款。
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下列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處分已執行終結,受處分人亦得聲請,法院不得以已執行終結而無實益為由駁回:

一、關於羈押、具保、責付、限制住居、搜索、扣押或扣押物發還、變價、擔保金、因鑑定將被告送入醫院或其他處所之處分、身體檢查、通訊監察及第一百零五條第三項、第四項所為之禁止或扣押之處分。

二、對於證人、鑑定人或通譯科罰鍰之處分。

三、對於限制辯護人與被告接見或互通書信之處分。

四、對於第三十四條第三項指定之處分。

前項之搜索、扣押經撤銷者,審判時法院得宣告所扣得之物,不得作為證據。

第一項聲請期間為五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送達後起算。

第四百零九條至第四百十四條規定,於本條準用之。

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於聲請撤銷或變更受託法官之裁定者準用之。
立法說明
檢察官所為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項扣押物之變價處分,及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第一項擔保金之命令,亦應賦予當事人救濟之機會,爰修正本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
第四百五十五條之二
除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後,逕行或依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經法院同意,就下列事項於審判外進行協商,經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者,由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

一、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

二、被告向被害人道歉。

三、被告支付相當數額之賠償金。

四、被告向公庫支付一定金額,並得由該管檢察署依規定提撥一定比率補助相關公益團體或地方自治團體。

檢察官就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事項與被告協商,應得被害人之同意。

第一項之協商期間不得逾三十日。

第一項第四款提撥比率、收支運用及監督管理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另定之。
除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後,逕行或依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經法院同意,就下列事項於審判外進行協商,經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者,由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

一、被告願受科刑及沒收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

二、被告向被害人道歉。

三、被告支付相當數額之賠償金。

四、被告向公庫支付一定金額,並得由該管檢察署依規定提撥一定比率補助相關公益團體或地方自治團體。

檢察官就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事項與被告協商,應得被害人之同意。

第一項之協商期間不得逾三十日。

第一項第四款提撥比率、收支運用及監督管理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另定之。
立法說明
沒收與刑罰、保安處分併列為獨立之法律效果,故本條第一項第一款協商之事項,應不限於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應包括沒收之協商,爰增訂之。
第四百五十五條之十二
刑法第三十八條之三第三項禁止處分之執行,由法院為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刑法第三十八條之三第三項沒收裁判確定前,具有禁止處分之效力,惟因案件仍在法院審理程序中,就前開沒收裁判禁止處分之執行,由法院為之。
第四百七十三條
沒收物,於執行後三個月內,由權利人聲請發還者,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之;其已拍賣者,應給與拍賣所得之價金。
沒收物,於執行後三個月內,由權利人聲請發還者,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之;其已變價者,應給與變價所得之價金。
立法說明
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之將拍賣修正為變價,配合修正本條。
沒收物、追徵財產,於執行後二年內,由權利人聲請發還者,或因犯罪而得行使債權請求權之人已取得執行名義者聲請分配,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或給付之;其已變價者,應給與變價所得之價金。
立法說明
一、依新刑法第三十八條之三第一、二項規定,經判決諭知沒收之財產,雖於裁判確定時移轉為國家所有,但第三人對沒收標的之權利不受響。故沒收物經執行沒收後,犯罪被害人仍得本其所有權,依本條規定,聲請執行檢察官發還;又因犯罪而得行使請求權之人,如已取得執行名義,亦應許其向執行檢察官聲請就沒收物、追徵財產受償,以免犯罪行為人經國家執行沒收後,已無清償能力,犯罪被害人因求償無門,致產生國家與民爭利之負面印象。

二、現行條文關於聲請發還沒收物之期限,為執行沒收後三個月內,失之過短,不足以保障犯罪被害人權利之行使。況因犯罪而得行使請求權之被害人,尤須有取得執行名義之餘裕。爰參考民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一項前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為二年之規定,修正本條「三月」為「二年」。

三、配合本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二項增訂保全追徵,及第一百四十一條將「拍賣」修正為「變價」,本條亦因應修正。
第四百七十五條
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其他事故不能發還者,檢察官應公告之;自公告之日期滿六個月,無人聲請發還者,以其物歸屬國庫。

雖在前項期間內,其無價值之物得廢棄之;不便保管者,得命拍賣保管其價金。
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其他事故不能發還者,檢察官應公告之;自公告之日期滿六個月,無人聲請發還者,以其物歸屬國庫。

雖在前項期間內,其無價值之物得廢棄之;不便保管者,得命變價保管其價金。
立法說明
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之將拍賣修正為變價,配合修正本條。
扣押物之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其他事故不能發還者,檢察官應公告之;自公告之日起滿二年,無人聲請發還者,以其物歸屬國庫。

雖在前項期間內,其無價值之物得廢棄之;不便保管者,得命變價保管其價金。
立法說明
一、扣押物應受發還人所在不明或因其他事故不能發還者,常係因被害人不知其財物業經扣押,從而其聲請發還之權利自有予以落實、保障之必要。爰參考民法第九百四十九條第一項盜贓或遺失物回復請求權為二年之規定,修正本條第一項「六月」為「二年」。

二、配合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將「拍賣」修正為「變價」,本條亦因應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