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章節
為防制洗錢,追查重大犯罪,特制定本法。
立法說明
本條未修正。
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
二、掩飾、收受、搬運、寄藏、故買或牙保他人因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
立法說明
序文酌作文字修正。
本法所稱重大犯罪,指下列各款之罪:
一、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之罪。
二、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一條之一之罪。
三、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三項、第二百四十一條第二項、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一項之罪。
四、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第一項、第二百九十七條第一項、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二項、第三百條第一項之罪。
五、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項至第四項、第二十七條第二項之罪。
六、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十二條第一項至第三項、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
七、懲治走私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第三條第一項之罪。
八、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違反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之規定、第一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及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項第八款之罪。
九、銀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五條之二第一項、第一百二十五條之二第四項適用同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五條之三第一項之罪。
十、破產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五條之罪。
十一、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三條第一項、第二項後段、第四條、第六條之罪。
十二、農業金融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第四十條第一項之罪。
十三、票券金融管理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第五十八條之一第一項之罪。
十四、保險法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二第一項之罪。
十五、金融控股公司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第五十七條之一第一項之罪。
十六、信託業法第四十八條之一第一項、第四十八條之二第一項之罪。
十七、信用合作社法第三十八條之二第一項、第三十八條之三第一項之罪。
十八、本法第十一條之罪。
下列各款之罪,其犯罪所得在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上者,亦屬重大犯罪:
一、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二項、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四十四條之罪。
二、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後段至第六項、第八十八條、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第一項、第二項後段、第三項、第九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後段、第三項之罪。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酌作修正:
(一)原第八款酌作文字修正,以期明確。
(二)第九條第五項、第十四條第三項有關執行外國沒收裁判、禁止處分命令之規定,限於本條所列之罪始有適用,不及於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之洗錢罪,未符洗錢行為跨國性之特質,同時洗錢犯罪之所得亦有洗錢可能,宜將第十一條之罪均納入本法之重大犯罪,爰酌修第十八款。
(三)其他各款未修正。
二、第二項未修正。
本法所稱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指下列各款之一者:
一、因犯罪直接取得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二、因犯罪取得之報酬。
三、因前二款所列者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但第三人善意取得者,不在此限。
立法說明
序文酌作文字修正。
本法所稱金融機構,包括下列機構:
一、銀行。
二、信託投資公司。
三、信用合作社。
四、農會信用部。
五、漁會信用部。
六、全國農業金庫。
七、辦理儲金匯兌之郵政機構。
八、票券金融公司。
九、信用卡公司。
十、保險公司。
十一、證券商。
十二、證券投資信託事業。
十三、證券金融事業。
十四、證券投資顧問事業。
十五、證券集中保管事業。
十六、期貨商。
十七、信託業。
十八、其他經金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金融機構。
下列機構適用本法有關金融機構之規定:
一、銀樓業。
二、其他有被利用進行洗錢之虞之機構,經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者。
前二項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有疑義者,由行政院指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第一項、第二項機構所從事之交易,必要時,得由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其使用現金以外之支付工具。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未修正。
二、依九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公布之農業金融法第二條,所謂農業金融機構,包括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及全國農業金庫,爰於第一項增列第六款全國農業金庫,原第六款後之款次依序後移。
三、財政部前於92年10月1日以台財融字(四)第0924000003號令,指定信託業為第一項所稱之金融機構,爰於第一項第十七款新增信託業。
四、為配合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設置,行政院業於93年6月24日以院臺財字第0930027180號公告變更管轄機關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法律條文,包括:本法第五條第一項第十六款、第六條第一項序文、第六條第四款、第七條第二項、第八條第三項等。然依照農業金融法第五條,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及全國農業金庫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農業委員會,並非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兼顧目前金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包括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爰將原第一項第十六款修正為「其他經金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金融機構」,款次則配合款次增加修正為第十八款。
五、本法所稱之銀樓業,係指由經濟部會同內政部依商業團體法第四條所定之商業團體分業標準中之金銀珠寶商業。按經營金銀珠寶商業之銀樓,雖非金融機構,然易遭犯罪集團利用,而淪為犯罪者洗錢之管道,前經法務部會同經濟部於九十二年十月一日指定銀樓業適用本法有關金融機構之規定。為免將來法條文義之混淆,爰將原第二項酌修,並將銀樓業改列為第二項第一款,以適用本法有關金融機構之規定。
六、依農業金融法第五條,農業金融法所指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是為免爭議,現行第二項、第三項前段、第四項所稱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明確規定為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七、至於外幣收兌處,係對持有外國護照之外國旅客及來臺觀光之華僑辦理外幣現鈔或外幣旅行支票兌換新台幣之業者。依照外幣收兌處設置及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包括:觀光旅館、旅行社、百貨公司或其他從事國外來臺旅客服務之機構團體等,均得向臺灣銀行申請設置外幣收兌處。「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sia/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ering,以下簡稱APG)早已對各國外幣收兌管理提出警告。然我國外幣收兌處之組織型態各異,目前雖尚未發現有遭利用為洗錢犯罪,然依日後具體情況,如有必要,即可適用第二項第二款之規定,由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即中央銀行指定為應適用本法之機構。
金融機構應訂定防制洗錢注意事項,報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備查;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防制洗錢之作業及內部管制程序。
二、定期舉辦或參加防制洗錢之在職訓練。
三、指派專責人員負責協調監督本注意事項之執行。
四、其他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
前條第二項機構之防制洗錢注意事項,得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之。
立法說明
一、配合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設置,爰將第一項序文及第四款原有關財政部之內容一併配合修正。
二、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未修正。
三、以銀樓及外幣收兌處為例,其經營型態各異,組織規模與一般金融機構差異極大,絕大多數業者實無能力自行訂定洗錢防制注意事項,為便於銀樓及外幣收兌處等業者遵行,俾便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管理,爰增訂第二項,凡屬適用第五條第二項之機構,其洗錢防制注意事項,得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之。
金融機構對於達一定金額以上之通貨交易,應確認客戶身分及留存交易紀錄憑證,並應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
前項所稱一定金額、通貨交易之範圍、確認客戶身分之程序、留存交易紀錄憑證之方式與期限、受理申報之範圍及程序,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法務部、中央銀行定之。
違反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立法說明
一、九十六年十二月九日修正公布之法務部調查局組織法第二條第七款已規定洗錢防制事項由該局掌理,爰配合修正第一項。
二、第二項及第三項未修正。
金融機構對疑似犯第十一條之罪之交易,應確認客戶身分及留存交易紀錄憑證,並應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其交易未完成者,亦同。
依前項規定為申報者,免除其業務上應保守秘密之義務。
第一項受理申報之範圍及程序,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內政部、法務部、中央銀行定之。
違反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但該金融機構如能證明其所屬從業人員無故意或過失者,不罰。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酌作修正:
(一)「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FATF)防制資助恐怖行動第四項特別建議謂:金融機構發現資金疑似或有合理理由懷疑與恐怖行動、恐怖行動組織或提供恐怖行動資金有關時,應要求儘速向權限機關申報。依現行條文第一項規定,金融機構負有申報義務者僅限於「疑似洗錢之交易」,而不及於疑似資助恐怖行動之交易。為明確金融機構申報義務使臻周延,爰規定金融機構發現有疑似犯本法第十一條之罪之交易,即疑似洗錢或資助恐怖行動之交易均需申報。
(二)有關受理申報機關,修正理由同本法修正條文第七條說明一。
(三)亞太防制洗錢組織於二○○七年對我國之評鑑報告中指出,我國法令未明確要求申報未遂之可疑交易,爰增列後段規定未完成之疑似洗錢或資助恐怖行動之交易,金融機構亦負有申報之義務。
二、第二項至第四項未修正。
檢察官於偵查中,有事實足認被告利用帳戶、匯款、通貨或其他支付工具犯第十一條之罪者,得聲請該管法院指定六個月以內之期間,對該筆交易之財產為禁止提款、轉帳、付款、交付、轉讓或其他必要處分之命令。其情況急迫,有相當理由足認非立即為上開命令,不能保全得沒收之財產或證據者,檢察官得逕命執行之。但應於執行後三日內,聲請法院補發命令。法院如不於三日內補發或檢察官未於執行後三日內聲請法院補發命令者,應即停止執行。
前項禁止提款、轉帳、付款、交付、轉讓或其他必要處分之命令,法官於審判中得依職權為之。
前二項命令,應以書面為之,並準用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
第一項之指定期間如有繼續延長之必要者,檢察官應檢附具體理由,至遲於期間屆滿之前五日聲請該管法院裁定。但延長期間不得逾六個月,並以延長一次為限。
對於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依第十六條所簽訂之條約或協定或基於互惠原則請求我國協助之案件,如所涉之犯罪行為符合第三條所列之罪,雖非在我國偵查或審判中者,亦得準用第一項、前項規定。
對第一項、第二項之命令、前項之裁定不服者,準用刑事訴訟法第四編抗告之規定。
立法說明
一、FATF防制資助恐怖行動第三項特別建議謂:各國應採取儘速凍結提供恐怖行動資金者或恐怖行動組織所有之資金或其他財產之措施。現行第一項規定範圍僅限於「從事洗錢」之財產,而不及於第十一條第三項供資助恐怖行動之財產,爰予酌修使臻周延;另配合行政院於九十七年三月十日以院臺財字第○九七○○八二三九五號函請立法院審議之「管理外匯條例」第十九條之三修正草案用語,將「其他相關處分」文字修正為「其他必要處分」,使符合比例原則之要求,第二項亦同。
二、第三項至第六項未修正。
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之人員出入國境攜帶下列之物,應向海關申報;海關受理申報後,應向法務部調查局通報:
一、總值達一定金額以上外幣現鈔。
二、總面額達一定金額以上之有價證券。
前項之一定金額、有價證券、受理申報與通報之範圍、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會商法務部、中央銀行、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定之。
外幣未依第一項之規定申報者,所攜帶之外幣,沒入之;外幣申報不實者,其超過申報部分之外幣沒入之;有價證券未依第一項規定申報或申報不實者,科以相當於未申報或申報不實之有價證券價額之罰鍰。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序文修正理由同本法修正條文第七條說明一。
二、修正條文第七條及第八條有關法規命令之訂定,皆僅要求採「會商」方式,爰配合酌修第二項,使臻一致。
三、第三項未修正。
有第二條第一款之洗錢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有第二條第二款之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收集、提供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供自己或他人實行下列犯罪之一,而恐嚇公眾或脅迫政府、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一、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第三項、第一百七十六條準用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第三項、第一百七十八條第一項、第三項、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至第五項、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二、第一百八十六條之一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三、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百九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一百九十條之一第一項至第三項、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一百九十二條第二項、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三百零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一項至第三項、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三百四十八條之一之罪。
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七條之罪。
三、民用航空法第一百條之罪。
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前三項之罪者,除處罰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並科以各該項所定之罰金。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對於犯罪之發生,已盡力監督或為防止行為者,不在此限。
犯前四項之罪,於犯罪後六個月內自首者,免除其刑;逾六個月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
第一項至第三項之罪,於中華民國人民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罪者,適用之。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及第五項未修正。
二、依「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m)、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一三七三號決議及FATF防止資助恐怖行動第二項特別建議,各國應將提供恐怖行動資金之行為罪刑化。現行第三項限於資助名單指定之恐怖組織始予處罰,且對恐怖行動未加以定義,實有修正之必要。依上開國際要求,其罪刑化之範圍僅限於收集或提供資金予該公約附表所列舉公約之犯罪行為,以及恐嚇公眾、脅迫政府或國際組織之行為,其所列舉之態樣與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等犯罪行為相當,爰酌修第三項,於履行該公約之必要最小範圍內加以處罰。至於實行恐怖行動者,仍依其所實行之犯罪處罰之。
三、有鑑於近年來重大罪犯,在我國境外進行犯罪所得之洗錢行為情形層出不窮,第一項至第三項之罪因不在刑法五條至第七條適用範圍,本法亦無特別規定,目前仍適用刑法第三條之屬地原則規定。惟「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國際公約」第七條第一項第c款要求資助恐怖行動罪之管轄權應兼採屬地及屬人原則。另如二○○三年聯合國反腐敗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亦建議各國應將洗錢罪之適用擴大至各國領域外,同時我國國民在國外之洗錢行為亦常發生,宜對我國國民在我國領域外洗錢或資助恐怖行動之行為加以處罰,爰增列第六項規定。
對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因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有第二條第二款之洗錢行為者,得減輕其刑。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本條為原條文第十條移列,酌作文字修正。
二、第二條為洗錢行為之定義,並非行為規範本身,本條內容與立法體例不盡相符,爰酌修文字。
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申報疑似犯第十一條之罪之交易或犯第十一條之罪嫌疑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金融機構不具公務員身分之從業人員洩漏或交付關於申報疑似犯第十一條之罪之交易或犯第十一條之罪嫌疑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立法說明
配合本法修正條文第八條及第十一條規定,酌修罰則。
犯第十一條之罪者,其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除應發還被害人或第三人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或以其財產抵償之。
為保全前項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追徵或財產之抵償,必要時,得酌量扣押其財產。
對於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依第十六條所簽訂之條約或協定或基於互惠原則,請求我國協助之案件,如所涉之犯罪行為符第三條所列之罪,雖非我國偵查或審判中者,亦得準用前二項之規定。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本條為原條文第十二條移列,酌作文字修正。
二、原條文第九條條次已變更為第十一條、第十四條條次已變更為第十六條,本條第一項、第三項爰配合酌修所引條次。
三、第二項未修正。
四、為依循FATF第三十六項建議及APG第一輪相互評鑑報告,復呼應國際司法互助之潮流,並兼顧洗錢防制之國際特殊性,爰於第三項增訂「或基於互惠原則」等文字,以增加國際合作之機會。
依前條第一項沒收之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為現金或有價證券以外之財物者,得由法務部撥交檢察機關、司法警察機關或其他協助查緝洗錢犯罪之機關作公務上使用。
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依第十六條所簽訂之條約或協定或基於互惠原則協助我國執行沒收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法務部得將該沒收財產之全部或一部撥交該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
前二項沒收財產之管理、撥交及使用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本條為原條文第十二條之一移列,酌作文字修正。
二、第一項及第三項未修正。
三、原條文第十四條條次已變更為第十六條,第二項爰配合酌修所引條次。另為呼應國際司法互助之潮流,並兼顧洗錢防制之國際特殊性,以建立國際司法互助之互惠關係。倘有其他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願意在與我國無任何條約或協定之前提下,即同意協助我國執行沒收犯罪所得或財產上利益,我國自無反而將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協助我國執行所得之財產分享,限縮於應與我國有簽訂條約或協定者之必要,並增訂「或基於互惠原則」等文字。
為防制國際洗錢活動,政府依互惠原則,得與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簽訂防制洗錢之合作條約或其他國際書面協定。
對於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請求我國協助之案件,除條約或協定另有規定者外,得基於互惠原則,提供第七條、第八條、第十條受理申報或通報之資料及其調查結果。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本條為原條文第十四條移列,酌作文字修正。
二、第一項未修正。
三、法務部為強化與各國政府之聯繫,積極參與國際洗錢防制組織,並利用參與國際組織促進我國與各國從事洗錢情報之交換與犯罪偵查之合作,近年來更已與多國政府簽署洗錢防制備忘錄或協定。
四、然有關疑似洗錢交易報告、大額通貨交易報告或其他海關通報資料等金融情報之國際交換,雖得以促進國際防制洗錢之共同合作,然均不免有涉及個人隱私資料外洩之疑慮。查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規定:公務機關對於個人資料之利用,應於法令職掌必要範圍內為之,並與蒐集之特定目的相符;第九條規定: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國際傳遞及利用,應依相關法令為之。為符合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並兼顧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宗旨,爰增訂第二項。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本條為原條文第十五條移列。
二、本案為全案修正,並有自公布後施行之必要,爰將第一項酌作修正,第二項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