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基準
比較對象
盧縣一等18人 113/11/29 提案版本
第八十三條之三
下列各款為山地原住民區自治事項:

一、關於組織及行政管理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公職人員選舉、罷免之實施。

(二)山地原住民區組織之設立及管理。

(三)山地原住民區新聞行政。

二、關於財政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財務收支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財產之經營及處分。

三、關於社會服務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社會福利。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益慈善事業及社會救助。

(三)山地原住民區殯葬設施之設置及管理。

(四)山地原住民區調解業務。

四、關於教育文化及體育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社會教育之興辦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藝文活動。

(三)山地原住民區體育活動。

(四)山地原住民區禮儀民俗及文獻。

(五)山地原住民區社會教育、體育與文化機構之設置、營運及管理。

五、關於環境衛生事項如下:

山地原住民區廢棄物清除及處理。

六、關於營建、交通及觀光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道路之建設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園綠地之設立及管理。

(三)山地原住民區交通之規劃、營運及管理。

(四)山地原住民區觀光事業。

七、關於公共安全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災害防救之規劃及執行。

(二)山地原住民區民防之實施。

八、關於事業之經營及管理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公用及公營事業。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共造產事業。

(三)與其他地方自治團體合辦之事業。

九、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下列各款為山地原住民區自治事項:

一、關於組織及行政管理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公職人員選舉、罷免之實施。

(二)山地原住民區組織之設立及管理。

(三)山地原住民區新聞行政。

二、關於財政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財務收支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財產之經營及處分。

(三)山地原住民區稅捐。

(四)山地原住民區公共債務。
三、關於社會服務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社會福利。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益慈善事業及社會救助。

(三)山地原住民區殯葬設施之設置及管理。

(四)山地原住民區調解業務。

四、關於教育文化及體育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社會教育之興辦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藝文活動。

(三)山地原住民區體育活動。

(四)山地原住民區禮儀民俗及文獻。

(五)山地原住民區社會教育、體育與文化機構之設置、營運及管理。

五、關於環境衛生事項如下:

山地原住民區廢棄物清除及處理。

六、關於營建、交通及觀光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道路之建設及管理。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園綠地之設立及管理。

(三)山地原住民區交通之規劃、營運及管理。

(四)山地原住民區觀光事業。

七、關於公共安全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災害防救之規劃及執行。

(二)山地原住民區民防之實施。

八、關於事業之經營及管理事項如下:

(一)山地原住民區公用及公營事業。

(二)山地原住民區公共造產事業。

(三)與其他地方自治團體合辦之事業。

九、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第二款第三目及第四目。

二、改制前之山地鄉,其自治事項中原明定其稅捐及公共債務之權利。惟改制後之山地原住民區現行本法針對其稅捐及公共債務之規定付之闕如。有鑑於保障山地原住民區之財政自主權利,應於山地原住民區之自治事項中予以明定。
第八十三條之七
山地原住民區實施自治所需財源,由直轄市依下列因素予以設算補助,並維持改制前各該山地鄉統籌分配財源水準:

一、第八十三條之三所列山地原住民區之自治事項。

二、直轄市改制前各該山地鄉前三年度稅課收入平均數。

三、其他相關因素。

前項補助之項目、程序、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由直轄市洽商山地原住民區定之。
山地原住民區實施自治所需財源應逐年檢討,由直轄市依下列因素予以設算補助:

一、第八十三條之三所列山地原住民區之自治事項。

二、直轄市改制前各該山地鄉前三年度總預算歲出平均數。

三、不得低於改制前各該山地鄉統籌分配財源水準。

四、其他相關因素。

前項補助之項目、程序、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由直轄市洽商山地原住民區定之。
立法說明
現行條文第一項第二款規定,直轄市按其改制前各該山地鄉前三年度稅課收入平均數予以設算補助。惟改制前,各該山地鄉每一年度之歲入情形即非常困窘,現行規定若僅按其政府歲入中之稅課收入為其平均數,對於直轄市改制後,恢復公法人地位之山地原住民區之財政補助,無實質效益。故修正以直轄市改制前各該山地鄉前三年度總預算歲出平均數為設算標準,始可充分保障山地原住民區未來之各項財政支出,真正維護改制後之區民福利。
第八十三條之九
山地原住民區應分配之國稅,準用財政收支劃分法關於鄉(鎮、市)規定辦理。

前項應分配之國稅,應直接撥補予山地原住民區,保障其財政自主性;補助之項目、程序、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由財政部洽商行政院主計總處、直轄市及山地原住民區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保障山地原住民區恢復公法人地位後其財政自主權,於本法中明定山地原住民區應分配之國稅,準用財政收支劃分法關於鄉(鎮、市)規定辦理。

三、山地原住民區應分配之國稅,逕撥補予山地原住民區,其補助方式經財政部洽商山地原住民區定之。
第八十三條之十
山地原住民區財政之收入及支出,應準用本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關於鄉(鎮、市)規定辦理。

山地原住民區地方稅之範圍及課徵,準用地方稅法通則關於鄉(鎮、市)之規定。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保障山地原住民區恢復公法人地位後其財政自主權,於本法中明定山地原住民區之財政收支及地方稅之範圍及課徵,準用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地方稅法通則關於鄉(鎮、市)規定辦理。
第八十三條之十一
山地原住民區預算收支之差短,得以借款或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彌平。

山地原住民區未償餘額比例,準用公共債務法關於鄉(鎮、市)之規定。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為保障山地原住民區恢復公法人地位後其財政自主權,於本法中明定山地原住民區之公共債務權利,準用公共債務法關於鄉(鎮、市)規定辦理。
第八十三條之十二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公所,置秘書一人,為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原直轄市下所設之區公所,設置主任秘書乙職,為薦任第八職等至第九職等間。原山地鄉因升格改制為原住民區,且於103年12月25日山地原住民區恢復為公法人地位後,該區公所秘書一職僅薦任第八職等。影響原住民優秀公務人才之派任及升遷機會!爰於本次修正時逕於地方制度法中明定山地原住民區之秘書其官(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