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章節
第一條
為促進投資及國際貿易,行政院得依本條例之規定,選擇適當地區,劃定範圍,設置加工出口區。
為促進投資、發展經貿及提升區域創新能量,特制定本條例。
主管機關得依本條例之規定,選擇適當地區,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設置科技經貿園區(以下簡稱園區)。
主管機關得依本條例之規定,選擇適當地區,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設置科技經貿園區(以下簡稱園區)。
立法說明
一、參考能源管理法第一條規定,將現行條文修正列為二項規定,分別規範本條例立法目的與園區之選定及設置程序。
二、園區名稱由「加工出口區」修正為「科技經貿園區」,以符合園區發展定位與產業現況。
三、立法目的改以多元、彈性之用語,以呼應當前產業政策與園區名稱調整。
四、修正條文第二條已明定本條例之主管機關為經濟部,依實務及參照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園區之設置由主管機關選擇適當地區,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設置。
二、園區名稱由「加工出口區」修正為「科技經貿園區」,以符合園區發展定位與產業現況。
三、立法目的改以多元、彈性之用語,以呼應當前產業政策與園區名稱調整。
四、修正條文第二條已明定本條例之主管機關為經濟部,依實務及參照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園區之設置由主管機關選擇適當地區,劃定範圍,報請行政院設置。
第二條
加工出口區之設置及管理,依本條例之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但其他法律之規定,較本條例更有利者,適用最有利之法律。
園區之設置及管理,依本條例之規定。但其他法律之規定,較本條例更有利者,適用最有利之法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文字,因依現行法律適用原則,本條例與其他法律之適用順序關係,須依個案就個別適用之相關條文判斷,並不因該規定而取得相對於其他法律之特別地位,反易因此衍生爭擾,爰依現行法制作業體例刪除。
三、配合修正條文第一條第二項之修正,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
二、「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文字,因依現行法律適用原則,本條例與其他法律之適用順序關係,須依個案就個別適用之相關條文判斷,並不因該規定而取得相對於其他法律之特別地位,反易因此衍生爭擾,爰依現行法制作業體例刪除。
三、配合修正條文第一條第二項之修正,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區內事業,指經核准在加工出口區內製造加工、組裝、研究發展、貿易、諮詢、技術服務、倉儲、運輸、裝卸、包裝、修配之事業及經經濟部核定之其他相關事業。
本條例所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指區內事業及其他經核准在加工出口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
本條例所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指區內事業及其他經核准在加工出口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
本條例所稱區內事業,指經核准在園區內製造加工、組裝、研究發展、貿易、諮詢、技術服務、倉儲、運輸、裝卸、包裝、修配之事業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相關事業。
本條例所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指區內事業及其他經核准在園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
本條例所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指區內事業及其他經核准在園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配合修正條文第二條之增訂,將第一項之「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
三、第一項、第二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前條說明三。
二、配合修正條文第二條之增訂,將第一項之「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
三、第一項、第二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前條說明三。
第四條
經濟部為統籌管理各加工出口區,應設置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除管理處所在地區外,得於其他加工出口區設置分處,隸屬於管理處。
前項管理處及分處之組織,另以法律定之。
第五條 管理處掌理左列有關加工出口區之事項:
一、關於各分處之監督及指揮事項。
二、關於申請投資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審核事項。
三、關於各項設施之籌建事項。
四、關於財務之計畫、調度及稽核事項。
五、關於業務之企劃及研究發展事項。
六、關於吸引投資及對外宣傳之籌劃事項。
七、關於保稅倉庫之設立及經營事項。
八、關於儲運單位之設立、管理及經營事項。
九、關於加工出口業務之行政管理事項。
十、關於公有財產之管理及收益事項。
十一、關於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管理事項。
十二、關於工商登記、管理及建築之核准發證事項。
十三、關於工廠設置及勞工安全衛生檢查事項。
十四、關於工商團體業務及勞工行政事項。
十五、關於產地證明書、再出口證明核發事項。
十六、關於貨品輸出入簽證事項。
十七、關於外匯、貿易管理事項。
十八、關於防止走私措施及巡邏檢查事項。
十九、關於公共福利事項。
二十、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前項第九款至第二十款事項,於設有分處之加工出口區,得由分處掌理之。
管理處及分處業務管理規則,由經濟部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前項管理處及分處之組織,另以法律定之。
第五條 管理處掌理左列有關加工出口區之事項:
一、關於各分處之監督及指揮事項。
二、關於申請投資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審核事項。
三、關於各項設施之籌建事項。
四、關於財務之計畫、調度及稽核事項。
五、關於業務之企劃及研究發展事項。
六、關於吸引投資及對外宣傳之籌劃事項。
七、關於保稅倉庫之設立及經營事項。
八、關於儲運單位之設立、管理及經營事項。
九、關於加工出口業務之行政管理事項。
十、關於公有財產之管理及收益事項。
十一、關於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管理事項。
十二、關於工商登記、管理及建築之核准發證事項。
十三、關於工廠設置及勞工安全衛生檢查事項。
十四、關於工商團體業務及勞工行政事項。
十五、關於產地證明書、再出口證明核發事項。
十六、關於貨品輸出入簽證事項。
十七、關於外匯、貿易管理事項。
十八、關於防止走私措施及巡邏檢查事項。
十九、關於公共福利事項。
二十、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前項第九款至第二十款事項,於設有分處之加工出口區,得由分處掌理之。
管理處及分處業務管理規則,由經濟部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園區業務由主管機關所屬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辦理,掌理園區內下列事項:
一、關於所屬各分處之監督及指揮事項。
二、關於申請投資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審核事項。
三、關於各項設施之籌建事項。
四、關於財務之計畫、調度及稽核事項。
五、關於業務之企劃及研究發展事項。
六、關於吸引投資及對外宣傳之籌劃事項。
七、關於保稅倉庫之設立及經營事項。
八、關於儲運單位之設立、管理及經營事項。
九、關於加工出口業務之行政管理事項。
十、關於公有財產之管理及收益事項。
十一、關於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管理事項。
十二、關於工商登記、管理及建築之核准發證事項。
十三、關於工廠設置及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事項。
十四、關於工商團體業務及勞工行政事項。
十五、關於產地證明書、再出口證明核發事項。
十六、關於貨品輸出入簽證事項。
十七、關於外匯、貿易管理事項。
十八、關於防止走私措施及巡邏檢查事項。
十九、關於公共福利事項。
二十、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前項第九款至第二十款事項,得由所在園區之分處掌理之。
管理處及分處業務管理規則,由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一、關於所屬各分處之監督及指揮事項。
二、關於申請投資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審核事項。
三、關於各項設施之籌建事項。
四、關於財務之計畫、調度及稽核事項。
五、關於業務之企劃及研究發展事項。
六、關於吸引投資及對外宣傳之籌劃事項。
七、關於保稅倉庫之設立及經營事項。
八、關於儲運單位之設立、管理及經營事項。
九、關於加工出口業務之行政管理事項。
十、關於公有財產之管理及收益事項。
十一、關於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築管理事項。
十二、關於工商登記、管理及建築之核准發證事項。
十三、關於工廠設置及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事項。
十四、關於工商團體業務及勞工行政事項。
十五、關於產地證明書、再出口證明核發事項。
十六、關於貨品輸出入簽證事項。
十七、關於外匯、貿易管理事項。
十八、關於防止走私措施及巡邏檢查事項。
十九、關於公共福利事項。
二十、其他依法律賦予之事項。
前項第九款至第二十款事項,得由所在園區之分處掌理之。
管理處及分處業務管理規則,由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由現行第四條及第五條合併修正。
二、現行第四條第一項與現行第五條第一項關於管理處掌理事項,整併為修正條文第一項,現行第五條第二項至第三項,依序遞移。其說明如下:
(一)第一項序文、第三項,將「經濟部」。
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前條說明二;「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餘作文字修正。
(二)第一項第一款依實務修正文字。
(三)第一項第十三款,配合勞工安全衛生法業於一百零二年七月三日修正公布名稱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爰修正文字。
(四)第二項依法制體例修正文字。
三、現行第四條第二項,因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四條第一項已有相關規範,爰予刪除。
二、現行第四條第一項與現行第五條第一項關於管理處掌理事項,整併為修正條文第一項,現行第五條第二項至第三項,依序遞移。其說明如下:
(一)第一項序文、第三項,將「經濟部」。
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前條說明二;「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餘作文字修正。
(二)第一項第一款依實務修正文字。
(三)第一項第十三款,配合勞工安全衛生法業於一百零二年七月三日修正公布名稱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爰修正文字。
(四)第二項依法制體例修正文字。
三、現行第四條第二項,因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四條第一項已有相關規範,爰予刪除。
第六條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種類,由經濟部視經濟發展政策及加工出口區之位置、面積等情形定之。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之種類,由主管機關視經濟發展政策及園區之位置、面積等情形定之。
立法說明
一、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第七條
區內事業保稅貨品輸往課稅區者,比照進口貨品之方式處理。
區內事業保稅貨品輸往課稅區者,比照進口貨品之方式處理。
立法說明
本條未修正。
第八條
區內事業之廢品下腳處理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區內事業之廢品下腳處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第九條
加工出口區之左列事項,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立分支單位或派員,受管理處或分處指導、協調辦理之:
一、稅務之稽徵事項。
二、貨品輸出入之驗關及運輸途中之監督、稽查事項。
三、郵電業務事項。
四、電力、給水及其他有關公用事業之業務事項。
五、有關授信機構之業務事項。
六、有關檢疫及檢驗之業務事項。
前項分支單位,以集中管理處或分處內辦公為原則。
一、稅務之稽徵事項。
二、貨品輸出入之驗關及運輸途中之監督、稽查事項。
三、郵電業務事項。
四、電力、給水及其他有關公用事業之業務事項。
五、有關授信機構之業務事項。
六、有關檢疫及檢驗之業務事項。
前項分支單位,以集中管理處或分處內辦公為原則。
園區之下列事項,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設立分支單位或派員,受管理處或分處指導、協調辦理之:
一、稅務之稽徵事項。
二、貨品輸出入之驗關及運輸途中之監督、稽查事項。
三、郵電業務事項。
四、電力、給水及其他有關公用事業之業務事項。
五、有關授信機構之業務事項。
六、有關檢疫及檢驗之業務事項。
前項分支單位,以集中管理處或分處內辦公為原則。
一、稅務之稽徵事項。
二、貨品輸出入之驗關及運輸途中之監督、稽查事項。
三、郵電業務事項。
四、電力、給水及其他有關公用事業之業務事項。
五、有關授信機構之業務事項。
六、有關檢疫及檢驗之業務事項。
前項分支單位,以集中管理處或分處內辦公為原則。
立法說明
一、第一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餘修正文字。
二、第二項未修正。
二、第二項未修正。
第十條
申請設立區內事業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有關資料,向管理處申請或向分處申請核轉,由管理處會同有關機關審查核定;其審查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申請設立區內事業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有關資料,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由管理處會同有關機關審查後核定;其審查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區內事業投資計畫實施後,未依計畫經營,且未經管理處核准延期或變更計畫者,得廢止其投資案並勒令其限期遷出園區。
有關投資計畫之實施、完成、延期、變更與廢止及其他相關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區內事業投資計畫實施後,未依計畫經營,且未經管理處核准延期或變更計畫者,得廢止其投資案並勒令其限期遷出園區。
有關投資計畫之實施、完成、延期、變更與廢止及其他相關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修正條文第一項,申請設立區內事業者之申請書,係由管理處或分處收件後,擬具初審意見送有關機關組成之審查小組審查,並由管理處予以核定,為符實務作業,爰修正部分文字;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就未依計畫經營,且不提送展延或變更計畫者,訂定退場機制,俾增進園區發展,爰增訂第二項。
三、投資計畫管理涉及人民權利義務,於法律明確授權訂定投資計畫之實施、完成、延期、變更與廢止等相關業務管理辦法,俾有明確法律依據執行相關業務,爰增訂第三項。
二、就未依計畫經營,且不提送展延或變更計畫者,訂定退場機制,俾增進園區發展,爰增訂第二項。
三、投資計畫管理涉及人民權利義務,於法律明確授權訂定投資計畫之實施、完成、延期、變更與廢止等相關業務管理辦法,俾有明確法律依據執行相關業務,爰增訂第三項。
第十條之一
申請在區內設置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資料,向管理處或分處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登記事項有虛偽不實情事,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其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廢止其登記:
一、未依照登記事項經營。
二、自行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上。
三、屆期未辦理變更登記。
四、有第二十二條之一至第二十六條規定之情形,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二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
五、租借廠地期限屆滿,未續(另)訂租約。
六、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商業、法人登記或專門技術人員之資格者。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結束在區內營業時,應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註銷其登記。
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二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者,二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變更或註銷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登記事項有虛偽不實情事,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其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廢止其登記:
一、未依照登記事項經營。
二、自行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上。
三、屆期未辦理變更登記。
四、有第二十二條之一至第二十六條規定之情形,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二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
五、租借廠地期限屆滿,未續(另)訂租約。
六、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商業、法人登記或專門技術人員之資格者。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結束在區內營業時,應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註銷其登記。
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二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者,二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變更或註銷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申請在區內設置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資料,向管理處或分處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登記事項有虛偽不實情事,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其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或廢止其登記:
一、未依照登記事項經營。
二、自行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上。
三、屆期未辦理變更登記。
四、有第三十一條至第三十五條規定之情形,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三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
五、租借廠地期限屆滿,未續(另)訂租約。
六、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商業、法人登記或專門技術人員之資格者。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結束在區內營業時,應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註銷其登記。
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三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者,二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變更或註銷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登記事項有虛偽不實情事,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其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撤銷或廢止其登記:
一、未依照登記事項經營。
二、自行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上。
三、屆期未辦理變更登記。
四、有第三十一條至第三十五條規定之情形,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三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
五、租借廠地期限屆滿,未續(另)訂租約。
六、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商業、法人登記或專門技術人員之資格者。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結束在區內營業時,應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註銷其登記。
經管理處或分處依第三十七條規定勒令出區者,二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登記。
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之事業,其登記之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變更或註銷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第二項均未修正。
三、第三項配合第六款規定之情形,及所引用之條次變更,修正部分文字。
四、第四項未修正。
五、第五項配合所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六、第六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第一項、第二項均未修正。
三、第三項配合第六款規定之情形,及所引用之條次變更,修正部分文字。
四、第四項未修正。
五、第五項配合所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六、第六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第十條之二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除前二條以外之其他申請事項,均由管理處或分處核辦或核轉有關機關核辦之。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除前二條以外之其他申請事項,均由管理處或分處核定或轉請有關機關核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為明確權責,修正部分文字。
二、為明確權責,修正部分文字。
第十條之三
區內事業聘僱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之許可業務,中央勞工主管機關得委託管理處或分處執行,管理處或分處應依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辦理。
區內事業聘僱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之許可業務,中央勞工主管機關得委託管理處或分處執行,管理處或分處應依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辦理。
立法說明
條次變更,餘未修正。
第十一條
加工出口區內之土地(以下簡稱區內土地),管理處得自行或委託公民營事業開發;開發所需用地為私有者,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依法徵收。
二、由土地所有權人以地上權設定方式,提供管理處開發。
管理處得與公營事業依據加工出口區設置計畫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書,由公營事業提供土地供管理處辦理開發事宜。
前項合作開發協議書應包括開發方式、土地提供、分配、使用、出租、租金代收、稅捐、法律糾紛處理等權利義務事項。
第一項開發所需用地為公有者,由各該公有土地之管理機關逕行提供開發,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八十六條及各級政府財產管理法令相關規定之限制。
一、依法徵收。
二、由土地所有權人以地上權設定方式,提供管理處開發。
管理處得與公營事業依據加工出口區設置計畫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書,由公營事業提供土地供管理處辦理開發事宜。
前項合作開發協議書應包括開發方式、土地提供、分配、使用、出租、租金代收、稅捐、法律糾紛處理等權利義務事項。
第一項開發所需用地為公有者,由各該公有土地之管理機關逕行提供開發,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八十六條及各級政府財產管理法令相關規定之限制。
園區內之土地(以下簡稱區內土地),管理處得自行或委託公民營事業開發;開發所需用地為私有者,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依法徵收。
二、由土地所有權人以地上權設定方式,提供管理處開發。
管理處得與公營事業依據園區設置計畫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書,由公營事業提供土地供管理處辦理開發事宜。
前項合作開發協議書應包括開發方式、土地提供、分配、使用、出租、租金代收、稅捐、法律糾紛處理等權利義務事項。
第一項開發所需用地為公有者,由各該公有土地之管理機關逕行提供開發,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八十六條及各級政府財產管理法令相關規定之限制。
一、依法徵收。
二、由土地所有權人以地上權設定方式,提供管理處開發。
管理處得與公營事業依據園區設置計畫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書,由公營事業提供土地供管理處辦理開發事宜。
前項合作開發協議書應包括開發方式、土地提供、分配、使用、出租、租金代收、稅捐、法律糾紛處理等權利義務事項。
第一項開發所需用地為公有者,由各該公有土地之管理機關逕行提供開發,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八十六條及各級政府財產管理法令相關規定之限制。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第二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三項、第四項均未修正。
二、第一項、第二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三項、第四項均未修正。
第十一條之一
加工出口區內得劃定一部分地區作為社區,由管理處配合加工出口區之需要,作有計畫之開發及管理;其涉及土地使用之擬訂、編定或變更者,應依都市計畫法或區域計畫法之規定辦理。
前項社區之開發及租用管理辦法與其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經濟部定之。
社區內之建築物,得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請准自建或由管理處興建出租;必要時,得開放民間投資興建出租。
前項建築物以租與加工出口區從業人員為限;其租金基準,由投資興建人擬訂,報請管理處核定,不受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或民間事業投資興建社區內之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讓售,其讓售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讓售時,應先報經管理處同意:
一、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登記、商業、法人登記或投資興建資格。
二、依第二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加工出口區。
前項社區之開發及租用管理辦法與其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經濟部定之。
社區內之建築物,得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請准自建或由管理處興建出租;必要時,得開放民間投資興建出租。
前項建築物以租與加工出口區從業人員為限;其租金基準,由投資興建人擬訂,報請管理處核定,不受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或民間事業投資興建社區內之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讓售,其讓售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讓售時,應先報經管理處同意:
一、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登記、商業、法人登記或投資興建資格。
二、依第二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加工出口區。
園區內得劃定一部分地區作為社區,由管理處配合園區之需要,作有計畫之開發及管理;其涉及土地使用之擬訂、編定或變更者,應依都市計畫法或區域計畫法之規定辦理。
前項社區之開發及租用辦法與其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
社區內之建築物,得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請准自建或由管理處興建出租;必要時,得開放民間投資興建出租。
前項建築物以租與園區從業人員為限;其租金基準,由投資興建人擬訂,報請管理處核定,不受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或民間事業投資興建社區內之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讓售,其讓售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讓售時,應先報經管理處同意:
一、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登記、商業、法人登記或投資興建資格。
二、依第三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園區。
前項社區之開發及租用辦法與其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
社區內之建築物,得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請准自建或由管理處興建出租;必要時,得開放民間投資興建出租。
前項建築物以租與園區從業人員為限;其租金基準,由投資興建人擬訂,報請管理處核定,不受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之限制。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或民間事業投資興建社區內之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讓售,其讓售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讓售時,應先報經管理處同意:
一、經有關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公司登記、商業、法人登記或投資興建資格。
二、依第三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園區。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第四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四、第三項未修正。
五、第五項修正第二款,說明如下:
(一)配合所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二、第一項、第四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四、第三項未修正。
五、第五項修正第二款,說明如下:
(一)配合所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第十一條之二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得依其需用情形租用區內土地,除給付土地租金外,並應負擔公共設施建設費用。
前項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經濟部定之。
租用第一項土地興建建築物,積欠租金逾四個月者,管理處或分處得終止租約,收回租地,不受民法第四百四十條及土地法第一百零三條第四款規定之限制。
前項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經濟部定之。
租用第一項土地興建建築物,積欠租金逾四個月者,管理處或分處得終止租約,收回租地,不受民法第四百四十條及土地法第一百零三條第四款規定之限制。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得依其需用情形租用區內土地,除給付土地租金外,並應負擔公共設施建設費用。
前項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
租用第一項土地興建建築物,積欠租金逾四個月者,管理處或分處得終止租約,收回租地,不受民法第四百四十條及土地法第一百零三條第四款規定之限制。
前項土地租用及費用計收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
租用第一項土地興建建築物,積欠租金逾四個月者,管理處或分處得終止租約,收回租地,不受民法第四百四十條及土地法第一百零三條第四款規定之限制。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第三項均未修正。
三、第二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第一項、第三項均未修正。
三、第二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第十一條之三
加工出口區內建築物(以下簡稱區內建築物)之興建及租售,得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行興建。
二、由管理處自行興建租售。
三、由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租售。
前項第二款由管理處興建租售者,其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第三款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程序、審查及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一、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行興建。
二、由管理處自行興建租售。
三、由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租售。
前項第二款由管理處興建租售者,其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第三款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程序、審查及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園區內建築物(以下簡稱區內建築物)之興建及租售,得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行興建。
二、由管理處自行興建租售。
三、由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租售。
前項第二款由管理處興建租售者,其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第三款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程序、審查及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一、由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行興建。
二、由管理處自行興建租售。
三、由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租售。
前項第二款由管理處興建租售者,其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第一項第三款公民營事業投資申請核准興建程序、審查及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修正序文,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第三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第一項修正序文,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第三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第十一條之四
管理處開發之加工出口區內供公共使用之土地及公共建築物與設施,其所有權登記為國有,管理機關登記為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但以委託管理所開發之加工出口區土地,其管理機關仍登記為原機關。
管理處開發之園區內供公共使用之土地及公共建築物與設施,其所有權登記為國有,管理機關登記為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但以委託管理所開發之園區土地,其管理機關仍登記為原機關。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第十二條
加工出口區內私有土地或建築物之轉讓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
前項土地或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協議價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所有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得辦理徵收:
一、不供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使用。
二、使用情形不當。
三、高抬轉讓價格。
四、自行停業六個月以上或歇業。
五、因更新計畫需使用土地。
六、依第二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加工出口區。
依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或占有人存於該土地或建築物內外之物資,得由管理處或分處限期令其遷移,逾期得代為移置他處存放或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其費用及所生之損害,由原所有權人負擔;其經變賣或拍賣者,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依第二項第五款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得優先核配建築物或提供遷廠之土地,並補償其拆遷停工之損失;其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經解散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其餘留物資,應於一年內處理完畢;逾期者,由管理處或分處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管理處或分處協議價購、徵收或聲請法院拍賣取得之土地或建築物,土地得出租;建築物得租售予在區內營業之事業。
前項土地出租及建築物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前項土地或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協議價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所有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得辦理徵收:
一、不供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使用。
二、使用情形不當。
三、高抬轉讓價格。
四、自行停業六個月以上或歇業。
五、因更新計畫需使用土地。
六、依第二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加工出口區。
依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或占有人存於該土地或建築物內外之物資,得由管理處或分處限期令其遷移,逾期得代為移置他處存放或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其費用及所生之損害,由原所有權人負擔;其經變賣或拍賣者,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依第二項第五款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得優先核配建築物或提供遷廠之土地,並補償其拆遷停工之損失;其辦法,由經濟部定之。
經解散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其餘留物資,應於一年內處理完畢;逾期者,由管理處或分處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管理處或分處協議價購、徵收或聲請法院拍賣取得之土地或建築物,土地得出租;建築物得租售予在區內營業之事業。
前項土地出租及建築物租售辦法,由經濟部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園區內私有土地或建築物之轉讓對象,以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為限。
前項土地或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協議價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所有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得辦理徵收:
一、不供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使用。
二、使用情形不當。
三、高抬轉讓價格。
四、自行停業六個月以上或歇業。
五、因更新計畫需使用土地。
六、依第十條及第三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園區。
依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或占有人存於該土地或建築物內外之物資,得由管理處或分處限期令其遷移,逾期得代為移置他處存放或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其費用及所生之損害,由原所有權人負擔;其經變賣或拍賣者,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依第二項第五款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得優先核配建築物或提供遷廠之土地,並補償其拆遷停工之損失;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經解散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其餘留物資,應於一年內處理完畢;逾期者,由管理處或分處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管理處或分處協議價購、徵收或聲請法院拍賣取得之土地或建築物,土地得出租;建築物得租售予在區內營業之事業。
前項土地出租及建築物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前項土地或建築物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管理處或分處得協議價購,不適用政府採購法之規定;所有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得辦理徵收:
一、不供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使用。
二、使用情形不當。
三、高抬轉讓價格。
四、自行停業六個月以上或歇業。
五、因更新計畫需使用土地。
六、依第十條及第三十七條規定應遷出園區。
依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或占有人存於該土地或建築物內外之物資,得由管理處或分處限期令其遷移,逾期得代為移置他處存放或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其費用及所生之損害,由原所有權人負擔;其經變賣或拍賣者,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依第二項第五款取得私有土地或建築物時,對於原所有權人得優先核配建築物或提供遷廠之土地,並補償其拆遷停工之損失;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經解散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其餘留物資,應於一年內處理完畢;逾期者,由管理處或分處變賣或聲請法院拍賣;所得價款扣除費用後,如有餘款,依法處理。
管理處或分處協議價購、徵收或聲請法院拍賣取得之土地或建築物,土地得出租;建築物得租售予在區內營業之事業。
前項土地出租及建築物租售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二十八條、第六十六條、預算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第八十六條規定之限制。
立法說明
一、條次變更。
二、第一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修正第六款,說明如下:
(一)配合修正條文第十條第二項增訂勒令遷出園區規定,及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四、第三項、第五項及第六項,均未修正。
五、第四項、第七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二、第一項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三、第二項修正第六款,說明如下:
(一)配合修正條文第十條第二項增訂勒令遷出園區規定,及引用之條次變更,爰予修正。
(二)將「加工出口區」修正為「園區」,理由同修正條文第三條說明三。
四、第三項、第五項及第六項,均未修正。
五、第四項、第七項,將「經濟部」修正為「主管機關」,理由同修正條文第四條說明二。
第二十條
園區內之私有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或第六款之情形,經管理處或分處認協議價購及徵收顯有困難時,得進行強制拍賣。
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之情形,經依前項規定進行強制拍賣時,管理處或分處應公告及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二年期限內改善不當使用情形。
管理處或分處依前項規定限期改善時,應囑託地政機關辦理註記登記。二年期間不因所有權移轉而中斷,效力仍及於繼受人。建物所有權人因有不可歸責之事由致遲誤之期間,應予扣除,如有正當理由者,並得請求延展之。
於前項期限內完成改善者,管理處或分處應囑託地政機關辦理塗銷註記登記;屆期未完成改善者,管理處或分處得處以建物所有權人該建物所在園區土地當期公告現值總額百分之十以下之罰鍰,並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一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管理處或分處於接獲改善計畫後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進行協商,建物所有權人應於接獲進行協商之通知日起一個月內完成協商。
建物所有權人未依前項規定遵期提出改善計畫、屆期未與管理處或分處完成協商或有前條第二項第六款情形者,管理處或分處基於促進園區用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合於立法目的使用及發展國家經濟之公共利益,得作成書面處分並載明該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依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後,予以公開強制拍賣。
前項強制拍賣,由管理處或分處囑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辦理之,其程序除本條另有規定外,準用行政執行法之規定。
前二項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如投標無效、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未達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或不符合其他拍賣條件者,不得拍定。
前項情形,管理處或分處得以同一或另定合理價格,依前三項規定囑託重行拍賣。
經拍定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不適用土地法或其他法令關於優先承買之規定,並應由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通知地政機關塗銷註記登記、他項權利登記與限制登記,及除去租賃後,點交予拍定人。管理處或分處認無繼續拍賣之必要時,得向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撤回囑託,並囑託地政機關塗銷註記登記。
前九項公告及通知事項、不可歸責事由扣除期間與請求延展期間之事由、囑託登記之事項、查估市價審定之方法、程序及應遵行事項、強制拍賣應買人之資格與應遵守取得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之使用條件、囑託及強制拍賣相關程序、與金錢債權執行程序競合及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處理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之情形,經依前項規定進行強制拍賣時,管理處或分處應公告及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二年期限內改善不當使用情形。
管理處或分處依前項規定限期改善時,應囑託地政機關辦理註記登記。二年期間不因所有權移轉而中斷,效力仍及於繼受人。建物所有權人因有不可歸責之事由致遲誤之期間,應予扣除,如有正當理由者,並得請求延展之。
於前項期限內完成改善者,管理處或分處應囑託地政機關辦理塗銷註記登記;屆期未完成改善者,管理處或分處得處以建物所有權人該建物所在園區土地當期公告現值總額百分之十以下之罰鍰,並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一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管理處或分處於接獲改善計畫後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進行協商,建物所有權人應於接獲進行協商之通知日起一個月內完成協商。
建物所有權人未依前項規定遵期提出改善計畫、屆期未與管理處或分處完成協商或有前條第二項第六款情形者,管理處或分處基於促進園區用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合於立法目的使用及發展國家經濟之公共利益,得作成書面處分並載明該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依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後,予以公開強制拍賣。
前項強制拍賣,由管理處或分處囑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辦理之,其程序除本條另有規定外,準用行政執行法之規定。
前二項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如投標無效、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未達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或不符合其他拍賣條件者,不得拍定。
前項情形,管理處或分處得以同一或另定合理價格,依前三項規定囑託重行拍賣。
經拍定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不適用土地法或其他法令關於優先承買之規定,並應由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通知地政機關塗銷註記登記、他項權利登記與限制登記,及除去租賃後,點交予拍定人。管理處或分處認無繼續拍賣之必要時,得向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撤回囑託,並囑託地政機關塗銷註記登記。
前九項公告及通知事項、不可歸責事由扣除期間與請求延展期間之事由、囑託登記之事項、查估市價審定之方法、程序及應遵行事項、強制拍賣應買人之資格與應遵守取得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之使用條件、囑託及強制拍賣相關程序、與金錢債權執行程序競合及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處理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立法說明
一、本條新增。
二、園區設置之目的,在於增進國家經濟發展及提升產業創新能量,爰給予對應之低廉土地租稅鼓勵措施。然園區土地資源有限,應達發展經濟及產業創新之目的使用,始符合本條例宗旨。
三、現行管理處或分處就園區土地之使用情形不符合本條例規範者,雖得透過終止土地租約、協議價購等方式處理,惟仍面臨實務操作上之阻礙,例如編列預算價購建物後卻無廠商進駐、訴請拆屋還地卻遭法院駁回、經法院多次拍賣後底價過低為無益拍賣等不合公共利益及經濟效益之情事。據此,凡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及第六款情形者,不僅消耗國家資源、排除有意願之廠商進駐可能、降低園區產能,並阻礙國家整體產業之進步,爰參酌產業創新條例第四十六條之一及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增訂本條強制拍賣之規定。
四、本條所定之行政管制措施雖涉及限制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所有權人處分之自由,惟管理處或分處依園區設立之目的,應爭取時效作符合產業創新、升級及發展經濟目的之使用,故由國家開發設置之園區,其進駐廠商對於園區內享有之優惠及資源應有較高之社會義務,倘其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未符合原投資計畫核准目的性之使用,自與本條例之立法宗旨相違背。爰增訂相關行政管制措施,應具有目的正當性。
五、參照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採「漸進式之多元行政管制措施」,依序包含行政指導、限期改善、罰鍰及協商等先行機制,促其儘速依法完成建築使用。為給予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不當使用」情形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改善其私有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未合於立法目的使用之緩衝時間,於強制拍賣前給予二年處理期限,爰為第二項規定。
六、依第二項公告於二年內完成改善使用情形不當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因經囑託該管地政機關辦理註記登記,具有公示效力,故於該二年內若發生建物所有權人變更之情事,二年期間仍應繼續進行,不因而中斷;但有不可歸責事由致遲誤之期間應予扣除,有正當理由並得請求延展期限,爰於第三項定之。
七、如建物所有權人於二年改善期限屆期,仍持續不當使用廠房及有關建築物而未改善,顯見其已無意願合於立法目的使用,爰於第四項明定處以罰鍰,以促使建物所有權人積極改善,並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一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管理處或分處於接獲改善計畫後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進行協商。
八、建物所有權人未依第四項規定遵期提出改善計畫、屆期未與管理處或分處完成協商或有前條第二項第六款情形者,管理處或分處基於促進園區土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合於立法目的使用及發展國家經濟之公共利益,得決定是否啟動公開強制拍賣之程序,爰為第五項規定。又所稱有關建築物,例如辦公室、停車塔、桶槽、氣槽、配電室、倉庫、從業員工福利設施、雜物間等。另為符合依法行政原則,作成之書面處分自應明確記載將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爰授權訂定之子法將明定處分書應記載之事項,併予敘明。
九、有關強制拍賣囑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辦理之,其程序準用行政執行法之規定,爰於第六項定之。
十、為符合憲法保障財產權之意旨,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如有投標無效、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未達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等情形,不得拍定,爰為第七項規定。
十一、倘有第七項不得拍定情形,管理處或分處得以同一或另定合理價格,依規定囑託重行拍賣,以利續行拍賣程序,促進園區土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活化利用,發揮特設園區之資源最大化,爰於第八項定之。另因本條所定之強制拍賣,並非管理處或分處以債權人之地位取得執行名義後依強制執行法進行之程序,而係依本條為特別之公開強制拍賣規定,故有關另定合理價格囑託重行拍賣,所定之價格不受強制執行法第八十條之一第一項無益執行之禁止及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準用第五十條之一第一項及第二項無益查封之禁止之限制,係屬當然,為免疑義,併予敘明。
十二、為避免應強制拍賣之廠房,因所有權之移轉、分割、合併、設定負擔或他項權利,致無法達成強制拍賣之目的,爰第九項明定去除其他權利與限制及應點交之規定。
十三、第十項明定有關前九項公告及通知事項、不可歸責事由、囑託登記之事項、查估市價審定之方法、程序、應買人之資格與應遵守取得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之使用條件、囑託及強制拍賣相關程序、與金錢債權執行程序競合及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處理等相關事項之辦法,授權由經濟部定之。
十四、依本條所為之強制拍賣,如與行政執行或強制執行之拍賣競合,例如民事法院因民事債權人聲請,實施強制執行時,發現執行標的業經行政執行署分署依本條規定查封或依本條規定執行強制拍賣時,究應如何處理,恐生爭議,爰於第十項明定授權經濟部於辦法訂定之。
十五、另本條規定之強制拍賣,並非金錢債權之執行程序,債權人不得參與分配,惟因本條規定係採強制塗銷主義,拍定後抵押權及他項權利全部塗銷,是為貫徹賸餘主義及塗銷主義之精神,對於債權不論是否屆清償期之抵押權人,應准其參與分配,爰將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相關事項於第十項明定,授權於辦法中規定。
二、園區設置之目的,在於增進國家經濟發展及提升產業創新能量,爰給予對應之低廉土地租稅鼓勵措施。然園區土地資源有限,應達發展經濟及產業創新之目的使用,始符合本條例宗旨。
三、現行管理處或分處就園區土地之使用情形不符合本條例規範者,雖得透過終止土地租約、協議價購等方式處理,惟仍面臨實務操作上之阻礙,例如編列預算價購建物後卻無廠商進駐、訴請拆屋還地卻遭法院駁回、經法院多次拍賣後底價過低為無益拍賣等不合公共利益及經濟效益之情事。據此,凡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及第六款情形者,不僅消耗國家資源、排除有意願之廠商進駐可能、降低園區產能,並阻礙國家整體產業之進步,爰參酌產業創新條例第四十六條之一及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增訂本條強制拍賣之規定。
四、本條所定之行政管制措施雖涉及限制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所有權人處分之自由,惟管理處或分處依園區設立之目的,應爭取時效作符合產業創新、升級及發展經濟目的之使用,故由國家開發設置之園區,其進駐廠商對於園區內享有之優惠及資源應有較高之社會義務,倘其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未符合原投資計畫核准目的性之使用,自與本條例之立法宗旨相違背。爰增訂相關行政管制措施,應具有目的正當性。
五、參照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採「漸進式之多元行政管制措施」,依序包含行政指導、限期改善、罰鍰及協商等先行機制,促其儘速依法完成建築使用。為給予有前條第二項第二款「不當使用」情形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改善其私有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未合於立法目的使用之緩衝時間,於強制拍賣前給予二年處理期限,爰為第二項規定。
六、依第二項公告於二年內完成改善使用情形不當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因經囑託該管地政機關辦理註記登記,具有公示效力,故於該二年內若發生建物所有權人變更之情事,二年期間仍應繼續進行,不因而中斷;但有不可歸責事由致遲誤之期間應予扣除,有正當理由並得請求延展期限,爰於第三項定之。
七、如建物所有權人於二年改善期限屆期,仍持續不當使用廠房及有關建築物而未改善,顯見其已無意願合於立法目的使用,爰於第四項明定處以罰鍰,以促使建物所有權人積極改善,並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於一個月內提出改善計畫;管理處或分處於接獲改善計畫後得通知建物所有權人進行協商。
八、建物所有權人未依第四項規定遵期提出改善計畫、屆期未與管理處或分處完成協商或有前條第二項第六款情形者,管理處或分處基於促進園區土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合於立法目的使用及發展國家經濟之公共利益,得決定是否啟動公開強制拍賣之程序,爰為第五項規定。又所稱有關建築物,例如辦公室、停車塔、桶槽、氣槽、配電室、倉庫、從業員工福利設施、雜物間等。另為符合依法行政原則,作成之書面處分自應明確記載將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爰授權訂定之子法將明定處分書應記載之事項,併予敘明。
九、有關強制拍賣囑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各分署辦理之,其程序準用行政執行法之規定,爰於第六項定之。
十、為符合憲法保障財產權之意旨,強制拍賣之廠房及有關建築物,如有投標無效、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未達查估市價審定之合理價格等情形,不得拍定,爰為第七項規定。
十一、倘有第七項不得拍定情形,管理處或分處得以同一或另定合理價格,依規定囑託重行拍賣,以利續行拍賣程序,促進園區土地、廠房及有關建築物活化利用,發揮特設園區之資源最大化,爰於第八項定之。另因本條所定之強制拍賣,並非管理處或分處以債權人之地位取得執行名義後依強制執行法進行之程序,而係依本條為特別之公開強制拍賣規定,故有關另定合理價格囑託重行拍賣,所定之價格不受強制執行法第八十條之一第一項無益執行之禁止及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準用第五十條之一第一項及第二項無益查封之禁止之限制,係屬當然,為免疑義,併予敘明。
十二、為避免應強制拍賣之廠房,因所有權之移轉、分割、合併、設定負擔或他項權利,致無法達成強制拍賣之目的,爰第九項明定去除其他權利與限制及應點交之規定。
十三、第十項明定有關前九項公告及通知事項、不可歸責事由、囑託登記之事項、查估市價審定之方法、程序、應買人之資格與應遵守取得廠房及有關建築物之使用條件、囑託及強制拍賣相關程序、與金錢債權執行程序競合及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處理等相關事項之辦法,授權由經濟部定之。
十四、依本條所為之強制拍賣,如與行政執行或強制執行之拍賣競合,例如民事法院因民事債權人聲請,實施強制執行時,發現執行標的業經行政執行署分署依本條規定查封或依本條規定執行強制拍賣時,究應如何處理,恐生爭議,爰於第十項明定授權經濟部於辦法訂定之。
十五、另本條規定之強制拍賣,並非金錢債權之執行程序,債權人不得參與分配,惟因本條規定係採強制塗銷主義,拍定後抵押權及他項權利全部塗銷,是為貫徹賸餘主義及塗銷主義之精神,對於債權不論是否屆清償期之抵押權人,應准其參與分配,爰將抵押權人參與分配之相關事項於第十項明定,授權於辦法中規定。